2020-07-07 15:3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7月7日电 题:四川阆中:贫困小山村蝶变脱贫奔康幸福村
作者 王爵 张晓东 陈琳
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城区45公里的石滩镇药柏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村级整体水平发展滞后,面对整村落后的实情,阆中市社保局23名帮扶干部并未退缩,2017年郑重接过了村里145户贫困户396户非贫困户的帮扶重任。如今,药柏村田地里秧苗茁壮成长,玉米成排成行;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群众辛勤劳作,果实缀满枝头;村子里水泥路蜿蜒延伸,农家院舍修葺一新……一幅致富奔康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扶贫干部进农户与大家拉家常话致富路。(资料图片) 张晓东 摄据了解,该村贫困户数占总户数26.8%,贫困人口数占比重,受长期环境因素制约,导致许多农户清洁卫生差、生活习惯差,群众普遍缺乏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怎样拔掉穷根,带领该村群众致富,作为帮扶单位的阆中市社保局决定首先从转变群众的观念出发,在全村进行“志智帮扶”,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
“我们坚持年初做好培训规划,围绕老百姓切实需求,开设种养技术、家庭生活技能、日常安全知识、环保卫生知识、文明新风等课程,培养脱贫攻坚明白人、勤劳致富自强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劳动技能知识的掌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从而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成果,彻底摆脱贫困。”阆中市社保局局长石凯介绍说。
今年52岁的贫困户侯开波原来在广东一家酒店打工,后来因为妻子得病,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需要照料,自己回到家中,却一直苦于没有技术没有活干。村上的技术培训和农民夜校,让他兴趣倍增,每次都参加,仅有桑树修剪基础的他学习了田间农作物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自家果园做试验,反复钻研果树栽培及养护技术,于2017年取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证书,成为当地的“土专家。占地150多亩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建成后,他第一个入园,成为了产业园管理的技术管家。他天天扎在园区里,以过硬的管理获得了2019年奔康产业园的大丰收。侯开波的工资也由以前每年的1万元涨到现在的3万多元。“我虽然是一名贫困户,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实现了自身价值,我们就是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造福社会!”候开波说道。
农民夜校培训。(资料图片) 张晓东 摄2018年至2019年,药柏村共开展了7轮35场农民夜校培训,参训数量达到3000多人次,真正的把知识、信心送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同时为了促进培训效果,在全村大力实行“六顺、六净、六知晓”先进家庭评比活动,按照指导—整理—打分的方式督促全村村民全面整治家庭环境卫生,配合展板、专栏、广播多种方式宣传引导,把健康卫生知识、好习惯、好风气带到各家各户,人居环境得到大改善,村风村貌得到大转变。
村民郑登均是药柏村的养猪大户,年产100多头生猪,以前污水直排,臭气熏天,周边邻居对此意见很大。借助“六顺、六净、六知晓”先进家庭评比活动时机,帮扶工作组和村两委就将评比现场会开到了他家里,督促整改,并现场学习养殖农户的清洁卫生好的做法。后来郑登均对猪场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污水和臭味都没有了,周围的邻居也受到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现在郑登均已成为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
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的石滩镇药柏村。 张晓东 摄6月27日,在药柏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侯林正在忙碌着整理相关农产品订单信息,组织货源和加工服务。“前几天刚把上万斤挂面卖掉,近期新菜籽油的订单又多了起来,我正在准备菜籽开始加工!”随着全村的脱贫摘帽,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农副产品日渐丰富盈余,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迅速销售出去,让它增值变钱,真正的增加贫困户收入,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的困扰。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阆中市社保局联合乐山商业银行、石滩镇和村两委,在全村大力推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消费扶贫模式,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连接,于2019年在药柏村成功建立起了产业扶贫电商服务站,精准服务每一户贫困户。
据了解,该平台运行一年多以来,全村541户村民中的145户贫困户、310户非贫困户通过电商服务平台,把他们吃不完的大米、小麦、水果、鸡、鸭、蛋类、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全部完成销售,累计收入60多万元,90%农副产品在市内基本全销售不滞留,目前整个村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集体、个人收入明显增加,当前全村人均收入在15600元以上,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成果。如今以药柏村为中心,服务周边村镇千家万户农村生产单元的电商网络已经悄然形成。
专家因地制宜讲解致富产业。 张晓东 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当先。为了调动药柏村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促进产业规模化、管理效益化。2017至2020年,这3年间,该市社保局先后投入70多万元进行产业发展扶持,邀请专业机构对全村小麦、水稻、玉米种植、家禽饲养等跟踪服务,农药、病虫害预防全部实行统防统治,保障产品全生态绿色、高品质输出;同时对村150多亩的“柑橘爱媛38”奔康产业园,从树苗施肥、防虫、挂果护理、销售等全方位一条龙管理,大大保证了农副产业发展的产值产量。
“我们帮扶干部和贫困户、非贫困户就像亲戚一样亲密无间,我们每个职工和他们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在群里互动,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而且哪家老人生病了需要什么药物,哪家需要什么生活物品,我们的帮扶干部随时可以给他们带下去,就像子女们一样常回家看看!”药柏村老党员郑登茂说道。“在每年的春节、元旦、建党节,中秋节等节日,帮扶干部和村上的党员,群众一起开展活动,交流思想,共话脱贫奔小康。”
老百姓分类自家的爱媛38柑橘,进行电商销售。(资料图片) 张晓东 摄药柏村的全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0元以上,144户贫困户入股奔康园实现利益联结,4人成为了村上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坤明,以前在外务工,后来因为家庭老人丧失劳动力,在家参加了农民夜校培训后,积极流转承包了该村土地分别种植了30多亩爱媛38柑橘和30亩蔬菜,成为该村的脱贫致富典型,像他一样,该村有10多户贫困户学有一技之长,并走上了致富之路。
“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村上的公路畅通,水电气都有,药柏村的老百姓简直生活在‘福窝’里,土地流转有补偿、到园区务工有收入、年底有分红,安逸得很。”村民候开波说道。(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