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14:07:06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同城快递,新旧势力必有一战
来源:驿站
拍摄:范剑磊文 | 驿站 老鬼
6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端午节假期(6月25日至27日)的运行数据:邮政快递全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6.07亿件,同比增长45.38%,投递快递包裹6.51亿件,同比增长47.68%。
在此之前,国家邮政局还公布了618年中大促期间(6月1日至18日)的运行数据: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同比增长48.66%。
再早一些,6月12日公布的2020年5月运行情况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3.8亿件,同比增长41.1%;业务收入完成771.9亿元,同比增长24.9%。
从上述三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一个信号——在存量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的前提下,我国快递市场依然保持续了高增长的态势,接连40%以上的业务增速更是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
形势一片大好。但行业重回高增长的整体表现下,出现了一个“反常态”的现象——同城快递的业务增速始终处于低迷状,甚至出现负增长。
同城萎靡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同城快递业务出现小幅下降:全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110.4亿件,同比下降3.3%;实现业务收入751.8亿元,同比下降16.9%。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异地快递和国际/港澳台快递。其中,异地快递2019年业务量完成510.5亿件,同比增长33.7%;实现业务收入3941.2亿元,同比增长27.1%。国际/港澳台快递2019年业务量完成14.4亿件,同比增长29.9%;实现业务收入747.3亿元,同比增长27.6%。
与此同时,2019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快递业务收入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
纵观整个2019,唯有同城快递增速为负,量、收“双降”。而这,也应该是自2009年快递纳入行业统计范围,10年来同城快递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的局面。
进入2020年,同城快递“负增长”的低迷表现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扭转。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月度数据,我梳理了今年前5个月同城快递的表现,具体如下:
受疫情影响,今年1-3月份整个快递大盘的表现都不好,其中1-2月同比均为负增长,直到3月才“转正”。基于这个因素,同城快递一季度表现低迷也可以说是情有可原。
但从4月份起,整个快递大盘就开始进入超30%以上的高强增长模式,而同城快递的表现依然低迷,虽然有所复苏,但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
“大盘”表现激情澎湃,作为三大业务分支之一的同城快递却萎靡不振,背后都藏着哪些秘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
新业态的崛起和反噬
解锁同城快递“反常态”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行业统计;另一个是市场主体。行业统计是指相关部门的统计口径和范围。这里说的“相关部门”,主要是国家邮政局。
众所周知,作为快递业的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负责邮政行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及信息服务,并依法监督邮政行业服务质量。从2009年民营快递取得正式的法律地位之后,也就有了国家邮政局每月一通报的行业运行情况。
市场主体是指同城快递的运营主体,即承揽和运送同城快件与包裹的公司。这也就是说,除了邮政、顺丰、“通达”、百世等传统快递,最近几年也涌现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众包物流、即时配送等。
综合这两个维度,我们再来看一下2009-2019这11年期间同城快递业务量的一个变化和走势。如下图:
从上面这个汇总可以清晰的看出四个区段:2009-2013年,超高速增长,曲线向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0%;2014-2016年,高速稳定增长,考虑到基数越来越大,35%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仍然十分可观;2017-2018年,增速趋缓,呈下降态势;
2019年至以后,出现负增长,陷入低迷。
以同城快递发展的四个区段为参照,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时间线和创业现象:
2009年4月,饿了么外卖正式成立;
2010年3月,美团网正式成立;同年11月,正式上线外卖业务;
2011年,国内第一家众包物流平台——人人快递正式成立;
2014年3月,聚焦同城即时配的闪送正式成立;5月,百度外卖上线;6月,另一家众包物流平台达达成立;
2015年4月,UU跑腿正式上线;6月,点我达上线接单;需要指出的是,饿了么也于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自行研发的“蜂鸟”配送系统;几乎与此同步,美团配送智能调度系统也全面升级。
之后这个被统称为“新物流”的行业迎来三次标志性的整合事件: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2017年8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2018年4月,阿里豪掷95亿美元全资吞下饿了么。
到了2019年,美团配送作为独立品牌正式发布,全面开放;之后不久饿了么蜂鸟配送也升级为“蜂鸟即配”,与美团正面刚,争夺分钟级配送市场。
结合这两条主线,我又做了一张“合成图”来比对。
通过图中比对可以看出:最近十年间,同城快递的业务走势与众包物流、即时配送(含外卖)的创立、成长、爆发和崛起密切相关。前五年,同城快递的大爆发,直接催生了这些新业态的萌芽,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甚至巨头公司入局;后五年,同城快递增速平稳趋缓的另一面,则是新业态的强势崛起和全面社会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业态和新模式(外卖配送、众包物流、即时配送)的市场主体,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在国家邮政局的监管范畴。也就是说,相应的数据也还没有纳入国家邮政局的统计。
至此,我们也能够得出结论了——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9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增速为负,是传统快递业务的真实呈现,说明传统快递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和市场份额确实在萎缩。而这种“萎缩”的背后,是来自新业态下新市场主体的疯狂抢食。
换言之,传统快递公司在同城业务方面几乎已经没有优势可言,点对点直送、分钟级配送、1小时达等新模式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影响越来越明显。
新旧业态,必有一战
不管你承认与否,起码在同城业务方面,新业态对传统快递的反噬会越来越明显,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双方的战争已经打响。
以美团配送为例,根据其2019年5月官宣品牌独立时公布的数据:美团配送在全国已发展近万家配送站点、前置仓实体网络,服务于全国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覆盖2800余座市县,日活跃配送骑手超过60万人。
另有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在美团外卖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就达到了270万。以此来推算,目前美团平台上能够直接承接业务,随时可用来调度的活跃骑手和“准骑手”,保守估计也有300万之众。
坐拥300万“能打”的骑手,美团配送的“运力输出”动作也越发频发。借用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的话:“希望将美团的配送网络在各行业更好的延伸,开放给更多客户使用。配送网络的延伸和开放,绝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复用,而是要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设计不同的履约产品,升级配送调度系统,完善配送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更柔性的配送网络。”
简单讲就是,横向满足商户、用户在更多品类和场景上的即时配送需求,纵向可以共享末端配送资源,服务好更多的商户和用户,提升城市物流整体效率。
2019年7月29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微博上表示:“九年多过去了,庆祝美团外卖突破一天3000万单。”
日均3000万单(2019年下半年),从体量上来讲仅次于中通快递;但从处理效率上来看,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
可以肯定,随着外延的持续扩大,“万物皆可送”的美团以及日益壮大且获得了资本支持的即时配送和众包物流们(比如达达),接下来与快递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新势力与老玩家的冲突不可避免。
对快递公司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随着新零售的崛起和演变,商流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由此必然会在物流层面带来更深层次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
比如,随着本地生活类电商的成熟,尤其是配套的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商品“本地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即需即用”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即时配送的需求必将被彻底引燃和激发。
正是预感到了这种变化,阿里(菜鸟)不遗余力地布局和强化本地配送能力;快递公司也开始尝试进军同城配送,虽然手段和途径不一样,但针对的市场都是同一块蛋糕;京东物流和苏宁物流也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发力即时配送,卡位和抢占新的消费场景。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能理解:为什么阿里从今年开始密集调整和加码同城零售;顺丰要将同城急送独立,并举集团之力助推其发展;中通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直链+服务力”的末端变革;百世即使承受巨压也要力挺店加业务,哪怕是剥离出上市体系也不轻言放弃;“流血上市”的达达集团市值会一路飙升,甚至将国内不少快递巨头远远甩在身后;为什么“美团们”会不断扩充自己的运力边界,频繁上线多种新物流业务……
此次之前的文章曾有提到过,今年快递江湖的局势异常复杂,各种力量暗战不断:拼多多“搅局”,阿里“做局”,小米“入局”,腾讯“谋局”,美团“破局”……快递江湖的争斗,早已脱离快递的范畴。
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对快递公司来讲,上一个“黄金十年”的电商红利已经分食殆尽,下一个“黄金十年”肯定还会来,但能不能持续分享红利,仅从各方目前的动作来看,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