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 00: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海岛奏响蓝绿交响曲
从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到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从海岛播绿、造梦“蓝色海湾”到建设和美小岛,浙江普陀区坚持绿色发展,用实践演奏出一首海岛“蓝绿交响曲”,讲述了普陀海岛人与自然彼此成就的故事,让这里成为又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例证。
碧海、蓝天、绿岛……普陀海岛的亮丽名片,足以开启人们的想象空间,引人入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这里,发现它的魅力并不仅仅源自天然禀赋。
海岛向绿色要效益
蚂蚁岛上,海风送来的是樟树暗香。茂密的樟树遮天蔽日,连绵成林。
已经退休的蚂蚁岛村林科员盛成芬告诉记者,岛上这3000多株樟树是50多年前她父亲带领村民栽下的。从那时起,这里的“癞头山”慢慢改变了模样。如今,岛上森林覆盖率将近70%。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绿岛”。
“我在岛上种树护林也有30年了,我是接老爸班的。”盛成芬说。绿色意识在蚂蚁岛生根发芽,融入乡村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记者注意到,岛上每一幢渔家小楼房前屋后都有花草装扮,村道两边是绿枝摇曳的桂花树,新修建的渔民休闲广场,栏杆用旧船拆解的木料做成……
“蚂蚁岛素称‘虾皮之乡’,加工虾皮有200多年的历史,所生产虾皮占国内市场的八成。”坐在清洁干净的环保电动车上,蚂蚁岛管委会副主任罗燕红介绍,为了减少烟尘废气排放,近年来,岛上对60来家虾皮加工厂进行了工艺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燃油供热工艺,告别了与加工季相伴的空气污染。从原始的太阳晒干、烧柴烘干到传统燃煤烘道供热再到如今的燃油技术,虾皮加工业的变迁就是普陀海岛推进绿色生产的缩影。
普陀海岛有523个之多,而绿色正在成为它们的统一标识。
淡水替代了砂石磨料,真空回收装置实时回收处理废水废渣。原本想象中漫天飞舞的废砂、粉尘与漆雾完全不见踪影。马峙岛上的修船现场,颠覆了人们关于修船的认知。普陀区经信局缪海东介绍,今年以来,万邦永跃船舶修造公司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转,营收同比增长100%,订单排到了9月。“尽管受疫情影响国际航运业低迷,但他们凭着绿色修船技术,把清洁装备卖到了国外。”缪海东说。
绿色嬗变的魅力是无穷的。多年以来,海洋水产加工是普陀的传统优势产业,而生产中的废料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利用,还给环境带来了负担。循着向绿色生态要效益的逻辑,一项崭新的事业——萃取边角废料中鱼蛋白等营养成分的“海洋肽”产业横空出世,浙江荣和生物等一批企业就此走上了海洋生物生产加工的绿色之路。
通过实行海岛播绿、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浙江舟山的普陀海岛变得更加洁净美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摄
海水是滨海生态的眼睛
正值休渔期的舟山沈家门渔港,一艘艘渔船整齐停泊,洁净的海面一直延伸至天边。以往要到7月才有的清水期,不仅提前到了5月底,而且从过去一年1个月,延长到3个月。
海水是滨海生态的一双眼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水质评价结果得知,2019年,普陀海区一、二类海水面积提升了12.7%,占普陀海区面积的61.8%。水之变的背后,是普陀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统领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眼下,沈家门渔港正经历着历史上面积最大、方量最大、投资最大的清淤工程。2018年以来,普陀区投入4000万元,拉起一张东起半升洞、西至市中心渔港、南至马峙门的“海底清淤疏浚之网”。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清淤总面积达3.39平方公里,清淤量达352万立方米。
如今,普陀全区大小渔船均已配备污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从源头上保证“船舶污水不入海”。全自动水面清洁船来回巡逻,3.5公里污水截流管线拦截下奔流入海的陆源污水,“里应外合”搭建起一整套海洋生态保护屏障。
在岸边,超15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被恢复,18座废旧码头被拆除,9.2万平方米港口废旧构筑物被彻底清理,8.7公里的滨海生态廊道串联起3个海岛生态公园、5.7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
普陀区生态环境局陈云霞告诉记者,普陀虽是海岛,但境内河道、水库、山塘众多。“河污则城黯,水清则城美。”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美丽河湖”品质河道、“污水零直排区”的打造,普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已达100%。
改造燃煤锅炉,淘汰老旧农机、老旧车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完成水产品运输车辆臭气异味专项整治……2019年,普陀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仅19微克/立方米,优中更优,全国领先。
和美小岛交出绿色答卷
“以前村里环境比较差,配套设施也不齐全,总觉得城里好,这两年村里建景区、修村道,墙面绘了彩画,越来越漂亮了。我都不想去城里住了。”年逾60岁的蚂蚁岛村民李荷珠坐在一片空地上,娴熟地修补着渔网。每个月她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失地保险,休渔期帮人补补渔网,一天还能再赚100多元。
蚂蚁岛是浙江沿海地区第一个实行电灯照明化的渔村,有着光荣的艰苦创业史。2018年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设立,昔日渔村化身“红色地标”。
据不完全统计,基地运行一年来,共吸引1104批次3万多人次游客参观体验。带动岛内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产值3700多万元,蚂蚁岛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120.29万元。
蚂蚁岛正是以这样独特的存在方式嵌入普陀海岛全域景区的版图。随着舟山市“小岛迁、大岛建”的发展战略,2018年,普陀启动“和美小岛”建设。普陀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明说,建设和美小岛,首先要保护好,同时也要发展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作为“和美小岛”的试点,以海钓闻名的白沙岛民宿开展得如火如荼。渔民出身的民宿老板胡军杰告诉记者,我们到访的这一天,他的民宿已经没有空房了。
近年来,随着白沙岛整体开发与普陀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年过60岁的戚祥岳、张开平都是土生土长的白沙岛人,虽然早几年就在舟山本岛购置了房产,但他们却偏爱白沙的生活,分别做起了交通码头安全管理和垃圾回收工作,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按照规划,普陀将争取通过3年时间,基本实现试点小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总体目标,激活偏远渔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小岛渔民、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