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10:07:20 来源:观点地产网
原标题:楼市调查 | 中海深圳四盘止渴 来源: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地产网 近期深圳楼市较为火热,包括招商前海领尚公馆、金融街华发融御华府等项目均陆续传出将入市的消息。在此情况下,中海地产也适时地宣布了自己的推盘计划。
5月29日,深圳中海地产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发布第五代产品+“智慧生活3.0”,同时宣布龙岗中海宝荷、光明中海寰宇时代花园、龙华中海汇德理以及坪山中海万锦熙岸共计4个项目亮相。
于中海地产而言,对深圳市场的情感似乎很复杂。
一方面,深圳是中海最早落地的城市,在这里开创了内地楼花销售、银行按揭等先河,逐步发展至3771.7亿港元年销售规模;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化业务铺开,中海在土地投资上有重仓华北的趋势,在深圳的投资反倒式微。
直到近两年,中海地产对深圳市场的重视度有所提高,公开拿地的积极性明显被带动,更甚者被媒体捕捉到集团、深圳公司领导团队现身督战土拍。
有媒体观察到,中海几乎参与了深圳每宗宅地的出让。最终,该公司斥资近117亿元竞得了坪山、光明及龙华3宗地。
与此同时,出于种种因素限制,中海地产对深圳旧改的参与较少,大部分时候仍倾向于获取净地。
考虑到深圳土地的竞争程度,如今能一口气推出4个项目实属不易,毕竟这距离中海上一次推出涉宅新盘已有三年多时间。
招拍挂取向
中海地产最新所主打的第五代产品主要理念“智慧生活3.0”,是于2019年12月底在上海举行40周年盛典时所发布。去年,中海还在上海臻如府项目上落地了号称全球首个5G社区。
进入2020年,随着新项目亮相,深圳公司才终于公开刷了一把存在感。按照中国海外深圳公司总经理蒋晓洲在5月29日的表态,今年是深圳下一个40年发展新起点,也是深圳中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最新亮相的4个项目中,有3个均是中海地产通过招拍挂获取的项目。
其中,2018年中海地产力克金科、建发等房企,以总价12.55亿元获得坪山G13302-8024宗地,项目建成后,普通商品住宅取得不动产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
2019年6月,深圳一口气挂牌5宗纯宅地,缺少项目的中海地产对每宗地都积极举牌,并以最高限价54.08亿元竞得光明A510-0151地块,折合可售楼面价3.82万元/平方米;同年11月,再以50.2亿元总价竞得龙华民治地块,折合可售楼面价3.74万元/平方米,最高可售单价7.14万元/平方米。
接连拍下光明及龙华项目,令中海地产在大本营补充土储的迫切得到一定缓解。
实际上,根据中国海外发展年报,2015年以来该公司仅在深圳新增4个项目,土地面积合计约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新增的罗湖鹿丹村项目,2017年以豪宅“中海天钻”的面目现身,此后中海在深圳鲜有新盘。
5月28日发布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2020年我市商品住宅和商务公寓房源信息情况的公示(1-5月)》显示,深圳年内计划入市109个住宅及公寓项目中,便包括中海万锦熙岸华庭、中海龙华项目(A816-0068地块)(暂定名)、中海地产光明区A510-0151地块项目,3个项目共涉及住宅面积27.70万平方米、2974套。
其中,中海地产可售体量最大的是光明项目,为12.81万平方米、1344套,有说法称预计六七月开盘。售价方面,可供参考的是几百米开外的龙光玖龙台,三期产品备案约4.6-4.8万元/平方米。
同时,光明项目附近的金融街华发融御华府已开放展示中心,届时也将为中海地产定价提供参考。如果按3.82万元/平方米成本价计,中海需要争取更高的售价才能维持利润。
其次是龙华项目,涉及可售体量10.96万平方米、1180套,由于限价因素存在,中海地产最高售价被限定在7.14万元/平方米;中海万锦熙岸项目已于1月开放样板房,2月获批预售均价4.25万元/平方米,高于周边奥园项目的售价3.5万元/平方米。
保守估计,仅上述3个项目今年就为中海地产贡献逾150亿元可售货值。
除此以外,中海地产亮相的龙岗中海宝荷项目,目前并未列入深圳住建局的开盘名单,且与其它项目不同,宝荷项目属于城市更新类型。该项目全称南约积谷田城市更新单元,计容总建筑面积26.45万平方米,共分三期开发,已计划在3月动工。
对于深圳项目的推盘计划等细节,中海方面并未披露。有市场说法称,中海有望冲击200亿元。
大本营缓行
随着中海地产将过去两年新增的深圳项目悉数推向市场,一种担忧也开始出现:这些项目售罄后,中海怎么补充继续土储?
在5月29日中海地产的发布会上,中海发展深圳公司设计总监说,中海一直坚持“在主流城市、主流地段开发主流产品”的发展定位。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中海地产为之付出的土地成本也不会很低。
2018年3月业绩会期间,颜建国曾被媒体问及,此前一个月中海摘下的深圳坪山住宅地块,实际楼面价已经达到3.2万平方米,如此高的成本是否仍有盈利空间?对此,颜建国未解释过多,给予肯定答复。
按拿地渠道分,根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今年3月份,中国海外发展新任总裁张智超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提及,2019年中海成立了投资拓展及产业合作部,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土地获取。但他转而表示,去年公司权益地价里,非公开市场获取大约仅占15%。
张智超还表示,有些非公的项目可能确实在运营效率、年化收益,甚至回报率并不一定很理想。“所以我们还是根据每个项目具体来看。”
数据显示,中海近年来投入拿地的金额逐年攀升,包括2019年总地价近1500亿元,权益地价1134亿元,今年还将安排1400亿元的拿地预算,增幅约23%。其中,华北、北方区域土储占比领先,华南从2015年14%提高至2019年的21%,华东则从12.33%降至8.9%。
中海地产在土地投资方面已逐步回归华南区域,包括海南、佛山、厦门、广州、珠海等省市均有布局,不过在公开市场拿地的指引下,土地供应稀缺的深圳依然是个难题。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2015年起中海在深圳的土地储备占比均不超过2%,从2016年起更是将莞深两地的土储合并计算,至2019年底在莞深共计拥有土储105.9万平方米。
中国海外深圳公司总经理蒋晓洲也提及,公司业务覆盖深圳、东莞两地,在建开发项目7个,建设规模逾100万平米。而将这个数据扣除今年亮相的4个项目,剩余土储会更少。
一位业内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在深圳持续发展,一定要有旧改。但他转而表示,在旧改方面,国企的决策相对“保守”。另一位人士也表示,深圳的旧改整体有难度,没有专业操盘能力难以胜任,国企有风险控制也会形成限制。
其实早在2012年,中海地产就与深圳福田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范围包括城市更新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部建设和绿色建筑建设等六个方面。这被外界解读为中海通过参与城市更新获取优质土地资源,扭转当时无土储的局面。
不过,此后中海地产鲜有披露参与旧改的进展。
在2016年那场并购中信旗下地产资产的交易中,中海获得了中信宝荷、中信龙盛广场二期、中信龙腾共3个旧改,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中信宝荷即上文所提中海宝荷项目,但剩余两个项目至今仍没有确切消息。
根据张智超3月份的表述,去年中海在旧城改造方面,分别获取了深圳和上海两个“比较重要”的项目。但他当时并未透露更多详细信息。
业内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对于深圳旧改,中海地产一直都在研究,早期曾签了几个项目。他随即表示,这些项目到后来都有变动。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近期颜建国、张智超会见了深圳政府领导,双方深入交流的话题包括中海如何进一步加大在深投资。颜建国称,中海集团将凭借在港澳的发展经验,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力度,全面参与深圳政府公共项目、高端医疗项目、人才房、国际学校、高端酒店等领域建设的意向。
这反映出中海如今对深圳的重视程度,在沉寂多年后,其开始采取更多样化的方式回归大本营。也有说法认为,参与一系列的政府意向性项目,也会对中海未来获取房地产项目也会提供帮助。
对于在深圳补充土储渠道及发展目标等事宜,观点地产新媒体致电中海地产相关人士,截止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