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 08:07:18 来源:第一财经
新一轮地方削支计划升级 30多万亿财政支出重在效率
陈益刊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地方削减不必要支出力度在加码,黑龙江方案甚至让人有些吃惊,一些项目如果没被全砍掉,降幅也高达50%~60%。
这不难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一季度财政收入下滑程度也极为罕见,而刚性、重点支出不减反增,为了让日子能过下去,那些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遭更大幅度削减,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地方已经连续多年较大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削减的空间越来越小,一年30多万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被重视。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政府过紧日子值得肯定,地方层层加码压减一般性支出时也要留意不能因此损害公共服务效率,否则得不偿失。而且压减一般性支出涉及预算调整,应该由当地人大批准。压减一般性支出空间在缩小,地方要更多地在花钱方向和效率上“动脑筋”,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激发市场活力。
铁腕压减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14.3%,这一降幅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地方收入普遍下滑,但像扶贫、抗疫、教育、社保等刚性支出不减反增,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在缓解收支矛盾众多举措中,削减一般性支出是近些年地方共同选择,财政部年初发文要求各地压缩今年一般性支出。一般性支出是相对于重点支出和刚性支出而言的,包括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维修费、公务用车维护购置费等10多个支出一级科目。
不少地方年初公布的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多数在5%以上,一些地方超过10%。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近期地方压减幅度加码。
无论是财力雄厚的北京、广州、浙江等地,还是西部的四川、东北的黑龙江等地,均明确要求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3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地方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
浙江省财政厅近期发文,要求各部门在年初预算一般性支出压减不低于10%、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不低于5%、三公经费压减不低于5%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政府开支。
北京在年初按3%压减一般性支出、10%压减非刚性和非重点支出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重点支出,取消不必要支出。对受疫情影响不再执行的会议、培训、差旅等公用经费等,及时收回财政,腾挪出来的资金优先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广州市在年度计划压减一般性支出基础上再压减15%。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湖北正在研究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的措施。受疫情影响,湖北一季度GDP大幅下滑近四成,二三月份仅有零星的财政收入。
在政府削支计划中,黑龙江省十分亮眼。4月19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建立2020年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严禁八类支出,其中包括不出台新增津贴补贴和奖金政策,不新增编制外用人等。
黑龙江压减一般性支出力度也很大。在年初已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18%,公用经费压减15%,办公用房维修压减20%基础上,细化并加码压减力度。比如因公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压缩60%,会议费、培训费、国内差旅费压缩50%,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办公用房维修费压缩40%,印刷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压缩30%,预算执行中一律不追加新的支出预算。
压缩一般性支出腾挪出来的资金,则集中向疫情防控、中小企业纾困、促进就业、促进消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粮食生产等六个重点领域倾斜。
施正文表示,今年中央要求各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黑龙江一些项目压减幅度超过年初压减指标一两倍,力度大,值得肯定。各地也都在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但要注意不能简单地层层加码,因为削减支出需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到机构正常运转、公共服务效率是否会受损,不能简单一压了之。另外从依法治国角度来考虑,年初预算是经当地人大批准的,如果要进一步压缩支出势必涉及预算调整,也应该由人大批准后执行。
花钱问效
某市一位财政局副局长对第一财经坦言,地方一般性支出多年压减,现在已接近保运转底线,基数较小,估计空间不会太大。
相比于削减支出,如何用好巨额财政资金更加重要。去年全国财政支出(仅指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超过33万亿元,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财政刺激力度进一步加大,赤字率将超3%,专项债冲向4万亿元,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施正文认为,政府运转支出占比并不算高,未来压缩空间有限。而随着对冲疫情影响,政府支出规模在不断扩大,这笔钱投向哪里、怎么分配、如何花出效率来至关重要。财政资金使用应该尽量投向市场失灵的领域,起到引导带动社会投资作用,而不是去取代私人投资。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积极财政政策时,强调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次疫情冲击下,政府资金投向也在不断优化。比如今年专项债投资不再投向土地储备、房地产等对经济拉动相对不明显的领域,而是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疫情之下,专项债又增加了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等领域,新增5G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财政部部长刘昆认为,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花钱问效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财政资金低效无效支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提升绩效的空间和潜力很大。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应对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抓手。
财政部近期全面启动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绩效评价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领域支出开展。评价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活动。此外,疫情防控财税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也被纳入此次评价范围。
该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将重点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按照“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完善和加强管理的重要依据,并督促做好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不少省份也启动了今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比如,贵州省财政厅启动了评价工作,涉及省级财政资金约528亿元。云南省的绩效评价涉资也突破500亿元,创历年新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