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12:07:03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一季度全球车市下滑26%,欧洲新车销量创38年来新低
记者 | 周纯粼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根据汽车数据分析商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 2020年3月全球汽车销量共计555万辆,较2019年3月下降39%。
这是自1980年JATO Dynamics开始收集数据以来最大的月度同比降幅,甚至超过了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时的销量下降25%的情况。
该机构指出,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关键市场的严格封锁,再加上消费者的恐慌和经济的不确定性,都是3月销量大幅下降的原因。
其分析称,这种下滑的趋势并不是单纯因为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工作和出行。行业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这个问题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要知道,当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很严峻,尤其是去年年底。在COVID-19危机发生之前,贸易战、经济增速下降、排放法规趋严等问题早就已经出现。 而与以往的经济衰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恐惧或购买延迟。 这一次,我们必须考虑到消费者根本无法离开他们的家。”JATO全球分析师Felipe Munoz说。
全球车市在2020年一季度的总销量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26%,销量降至1742万辆。
中国、欧洲和美国等主流市场3月份销量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不过,欧洲车市受到的冲击最大,3月份销量创下38年来新低。
数据显示,欧洲27国3月份的乘用车注册量为84.88万辆,与2019年3月相比下降了52%,该地区一季度累计新车销量降至304万辆。
欧洲27国所有市场的新车注册量都出现了下滑,但严重程度不一。 其中,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斯洛文尼亚、希腊和葡萄牙等市场受到了明显的冲击,这些市场的新车总成交量从2019年3月的63.46万辆下降到2020年3月的16.18万辆。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疫情产生的影响在3月份达到了高峰。
欧洲各地受影响最大的是城市汽车、MPV和超小型车。部分原因是由于意大利和法国市场的崩溃——因为这两个国家的A级和B级车的注册量占到了欧洲总销量的38%。
按车型来看,沃尔沃XC40成为3月份欧洲地区最畅销的高端SUV车型,销量仅下降5%;路虎揽胜极光的注册量为5700辆,下降3%。 而奥迪e-Tron和奔驰GLE的注册量分别增长了86%和213%。
分燃料类型来看,3月份欧洲电动化汽车的注册量增加了15%,达到14.75万辆,创下了17.4%的市场份额新纪录,比2019年3月的市场占有率高出10.1个百分点。
与2019年的趋势相反,这一增长并非由特斯拉推动。而是由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车阵列贡献。例如奔驰3月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长44%、大众增长240%、宝马增长15%、现代增长25%、沃尔沃增长79%以及其它一些品牌。
然而,按再细分动力系统来看,只有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推动了这一增长,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销量下降了11%。
从绝对数量来看,欧洲3月份纯电动车的销量只比混合动力车少了1万辆,混合动力车正逐渐成为过渡品种。这意味着,在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下,混合动力汽车带来的“燃效积分”已经不足以让车企满足法规的需求。
大众e-Golf、奥迪e-Tron和大众e-Up在3月份的纯电动细分销量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标致208-e、MG ZS等新车占到了全部纯电动车注册量的17%。
总的来说,欧洲车市的复苏可能呈现U型而非V型。
美国车市在3月份销量累计为100万辆,比2019年3月下降了38%,降幅小于中国和欧洲。
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的印度,自3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禁售状态,由于定于2020年4月1日起生效的BS-6排放新规(印度排放法规级别),印度这个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在疫情之前,印度汽车市场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
该法规已经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按照最高法院的规定期限,直接从BS4过渡到BS6,这意味着BS4排放标准的车型不能再上牌,很多厂家的工厂和经销商的库存都无法卖出。
消费者的需求也因此受到了影响,随着车厂推出新的改进型车型,消费者普遍认为BS6汽车的价格太贵。
随着4月1日截止日期的临近,许多消费者都在犹豫不决,等待更好的优惠政策。 然而,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寻找到满意车型时,疫情就给行业带来了冲击,使人们的购买力丧失。
世界其他国家的结果是喜忧参半。
相比之下,中国车市的复苏回暖趋势非常明显。伴随着全面复工,3月份产销两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乘用车上险量达到108万辆,环比增长427%。同时,3月份的降幅较之于2月份同比下降78%的降幅已经收窄至仅有30%。
JATO机构称,随着疫情的持续好转,以及一系列激励车市政策的出台,4月份,中国车市的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