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16:07:09 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疫情”波及业绩:七成上市公司一季报预披露4年来最糟
记者 李慧敏
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即将在一季报中集中体现,因此今年与一季报相关的财务信息尤其受到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止到2020年4月4日,沪深两市共有24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以制造业公司居多。
在已发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七成左右提及疫情影响,而且主要是不同盈利状况的公司,其提及疫情影响的情况差异甚大。业绩预增的公司有将近一半提及疫情影响,而业绩预减的公司中,有高达九成提及疫情影响。
其中,化学品食品行业,多因受复工延迟物流不畅的拖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游戏在疫情中表现亮眼,疫情推动了创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以及医疗制造业。此外,一季报预告披露家数最多的细分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在预披露一季报的245家企业当中,医药制造业业绩同比下滑的公司竟然超过一半。
整体而言,一季报预告显示,疫情对上市公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中小企业遭遇重挫,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鉴于此,专业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出台支持复工复产的相关举措时,应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倾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复苏,并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
预披露245家:53%预增,46%预减
受疫情影响,2020年度一季度业绩预告较往年大幅滞后,数量仅为往年同期的30%左右。
截止到2020年4月4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245份。相形之下,2019年、2018年和2017年同期披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分别为676份、746份和735份。
而且与历史同期数据相比,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情况系最近四年中最差的一年。
记者梳理发现,在245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当中,130家预增,占比53%;112家预减,比例为45.71%。
“虽然表面上看预增比例高于预减比例,但与历史同期比,已属难看。考虑到国内外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好消息早发布,坏消息晚发布’的规律,因而疫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可能比现有数据呈现出来的更糟糕。”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叶小杰解释。
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18年、2017年预增家数分别为379 家、498家和514家,占比分别为56%、66.8%和69.9%。
而从板块来看,在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245家公司中,上交所主板7家,科创板3家;深交所主板8家,中小板81家,创业板146家。由于上交所对于季度业绩预告无强制性要求,因此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主体。
在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及深交所主板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状况是预增,只有2家预减;而占比最大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其预增和预减的比例大致相当。
“这从侧面反映出,规模较大的沪深两市主板公司业绩相对较好,而规模较小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业绩相对较差。”叶小杰表示,究其原因,规模大的公司普遍经营模式较为成熟,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财务业绩比较稳定,而规模小的公司则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更大。
9成业绩预减公司,归咎于疫情影响
在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245家公司中,提及疫情影响的有164家,占比近70%,而未提及疫情影响的有81家。
“根据统计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预减公司会把业绩下滑的原因部分归咎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与自利性归因的理论研究相吻合。”叶小杰表示。
在预增的130家公司中,有61家提及疫情影响,占比46.92%;预减的112家公司中,则有101家公司提及疫情影响,占比为90.18%。
从现有数据来看,预告亏损金额最高的前三名公司分别是*ST利源(维权)(002501.SZ)、广电计量(002967.SZ)和辉丰股份(维权)(002496.SZ),其2020年一季度预告净利润下限分别达到-3.3亿元、-1.3亿元和-1.1亿元。
上述三家公司中,仅有广电计量提及疫情影响,其原因说明如下:“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公司及客户复工复产延迟、交通限制等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1~3月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疫情期间员工队伍保持稳定,员工薪酬、资产折旧、房屋租赁等成本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公司2020年1~3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ST利源则认为是其全资子公司沈阳利源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等原因造成预亏。
相形之下,预告盈利最高的是越秀金控(000987.SZ),预计一季度净利润达34.45亿元。招商轮船(601872.SH)、金风科技(002202.SZ)和恒逸石化(000703.SZ)的预告净利润上限均达到8亿元以上,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预增公司中仅招商轮船提及疫情影响,“受春节淡季、新冠疫情及其他短期事件影响,春节前后油轮及干散货市场陷入季节性低迷,对收益有较大负面影响”。
化学品食品行业,多因复工延迟物流受阻
在一季报预告披露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当中,披露家数最多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计达42家,其中预盈公司23家,占比54.7%。
该行业中,华灿光电(300323.SZ)的预告净利润下限最低,为-7700万元,在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公司做出如是说明:“受疫情影响,LED芯片企业整体复工延迟,减少了芯片供给量,短暂缓解市场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公司加大对历史存量库存产品的销售力度,历史存货因销售实现结转了一定的存货跌价准备。”
预告净利润上限最高的是歌尔股份(002241.SZ),利润达3.25亿元,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未提及疫情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预增和预减的公司数量基本相当,在预亏的公司中,普遍提及疫情影响,其表述基本上都是“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物流受阻”。
其中,怡达股份(300721.SZ)对于疫情影响的表述较为详细,“报告期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导致整个公司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特别是子公司珠海怡达、吉林怡达不能按期复工复产而延期较长,开工时间大幅减少且固定成本增加。因疫情暴发,公司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延缓,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产品销售大幅减少,给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是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受疫情影响也比较大。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6家公司中,5家预增,只有1家预减,而且几乎都提到了疫情的影响。
不过,克明面业(002661.SZ)是个例外,其公告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家庭消费需求旺盛,挂面属主食类家庭消费刚需品,截至本公告发布日,累计未发挂面订单数超5万吨(不含面粉、方便面及速拌面未发订单)。公司产品在供不应求形势下,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买赠促销活动大幅减少,导致一季度毛利率较上期提高,销售费用率降低,利润总额增加。”
防疫防控催热三大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疫情中表现亮眼。多家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表示,疫情推动了创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该行业的23家样本公司中,有14家业绩预增,占比60.87%。
东华软件(002065.SZ)预告净利润上限达1.7亿元,在行业中表现突出,其提及疫情影响如下:“通过疫情防控现场和线上办公相结合的模式,高效承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核心系统,同时也为全国600多家医院做了软件升级,加入了疫情管理模块,为更多地区及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此外,下属子公司东华智慧城市集团联合腾讯已逐步完成北京市东城区、云南省、镇江市、宁波市、珠海市、渭南市等20个省市区的疫情小程序上线,助力各省市打好疫情防控战。”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另一个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该行业的18家样本公司中,有14家在一季度业绩预告提及疫情影响,而且业绩预增的12家公司中有9家提及疫情影响,占比高达75%。根据统计,该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大多与医疗设备有关,疫情暴发增大了相关设备的需求,因而一季度业绩普遍不错。
例如,九安医疗(002432.SZ)提及:“报告期内,公司快速响应国内公共卫生防疫需求,提前恢复生产,积极扩大产能,以九安额温计为代表的测温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此外,公司报告期内已经着手向国外出口额温计,助力全球疫情防控。测温产品销量的提升对公司本期业绩有积极影响。”
疫情期间,由于大量人口长时间宅在家中,更加催热了游戏产业。
预告业绩的245家公司中,三七互娱(002555.SZ)、昆仑万维(300418.SZ)、游族网络(002174.SZ)和中青宝(300052.SZ)均是游戏公司,其中前三家公司预告的净利润均大幅增长,但其业绩变动原因中均未提及疫情。
“只有利润同比下滑的中青宝则提及‘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盈利出现下滑’。”叶小杰表示,这再次佐证了前文对于业绩自利性归因的判断。
医药制造业半数业绩下滑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医药制造业。从一般逻辑来看,疫情对于医药制造业应该有促进作用,但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23家公司中,业绩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的公司超过一半。
不过,预计净利润为负的公司仅有三家,分别为亚太药业(维权)(002370.SZ)、沃森生物(300142.SZ)和舒泰神(300204.SZ),其预告净利润大多在-2000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海普瑞(002399.SZ)虽然预告净利润上限达3亿元,但预计同比下滑了40.83%~50.69%。
预增的公司中,沃华医药(002107.SZ)对疫情影响的披露最为详尽:“首先,疫情期间,公司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独家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一季度销售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其次,公司目前在产的国家疫情推荐药物及清热解毒类药品主要为……公司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组织加班加点生产此类药品,为一季度销售收入贡献了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