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06:3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建言录:刘世锦:建设都市圈,释放中国经济结构性潜能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李晗雪)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各地复工专列驶出,恢复经济秩序成为新的重大考验。对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言,短期经济政策要集中于“恢复”“救助”“避险”;着眼点要从刺激政策转向释放经济结构性潜能,加快建设都市圈是一个必然选项。
刘世锦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恢复”就是把被疫情打断了的产业循环和经济秩序恢复起来。“救助”是帮助处境艰难的企业和个人,重点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避险”是防控经济中已有的结构性矛盾可能引起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正常产业循环和经济秩序,重点是使受冲击最大的服务业转起来。
刘世锦建言,货币政策应注重两个目标,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二是适度降低融资成本。近期央行已采取诸多有效措施,下一步还有较大政策空间,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财政政策应致力于纾困,通过减免税费降低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对受疫情冲击大的群体、低收入群体,可采取直接发放货币补贴的方式。
他强调,以往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应对经济下滑的传统方法,对“恢复”“救助”针对性不强。且通过增加负债开展基建,还会加大地方政府已有的债务风险,并非“避险”。
不过,刘世锦表示,近期热炒的“新基建”确有前景。但必须明确,“新基建”主体是5G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数字基建,属于新技术驱动的新产业,投资主要由企业自主决策,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不大适合作为短期刺激政策工具。政府应做好发展环境的营造。
“经济遇到困难,就想到用刺激政策,还有没有更合理且管用的办法?”刘世锦表示,既然讲中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应调整思路,着眼于释放结构性潜能。
他表示,中国进入中速增长期后,结构性潜能的内容将发生很大变化。从空间角度看,今后五到十年,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就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
他指,近年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向一线城市、几大经济圈和内地若干中心城市集聚。随着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增加,高房价、拥堵、污染、生活环境品质下降等城市负外部性增加,居民实际生活质量感受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不相称。
“显然,我们正面临着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既有城市结构性矛盾之间的冲突。”刘世锦认为,在这一冲突中,加快建设都市圈是必然选项。他解释,建设都市圈,简单说来,就是在一小时通勤圈或已有核心城市周边50-70公里左右范围内,发展起一批小镇或若干小城,相互连接后形成新的城市网络体系。
刘世锦认为,这些小镇小城的建设将在居民住宅、公共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制造业等方面产生可观的需求增长空间,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布局改变。而在技术进步、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城市规划、能源、交通、建筑到各类产业发展,都可采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方法。他表示,这一轮都市圈发展,完全可以不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