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日活动--观看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 在线课程可能没有您希望的那么有价值 为什么逆戟鲸岛出租车从一个小岛上获得大笔生意 美国各地的社区都在利用企业家精神来推动增长 这是一项6位数的服务业务,您可以以低于100美元的价格开始 企业家应该总是涉足副业。这就是原因。 研究商机时要考虑什么 在为公司聘请公司法律顾问之前,您需要的4个答案 大便! 一个创业故事被释放了。 从员工到所有者转变思维的8种方法 3种类型的体验将帮助你的创业成功 你需要知道的关于打入视频游戏行业的一切 破解App Store代码的5种方法 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吗?做你知道的。 从他的公寓里打乱一个沉睡的巨人 利基微型公司将如何统治商业世界 帮助您的公司避免顶级创业杀手的4种策略 您的商业贷款被拒绝的8个原因 我从指导世界上最好的加速器的初创公司中学到的东西 如何将你的爱好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冒险 最大的公司名称更改 (信息图) 如何找到您的电子商务业务利基 初创公司可以从数字化转型中学到的5件事 战时企业家的生活故事 如何确定您的医疗索赔计费服务的最佳市场 大多数初创公司都知道不会犯的明显错误 (但无论如何还是会犯) 如何找到你有利可图的想法 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进入一个你知道的行业 为什么我给我的团队买了100双运动鞋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使用 “事实” 方法来提出正确的想法 30岁前你应该学到的7个商业课程 成功餐饮活动的提示 在为时已晚之前申请商标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成功启动中西部创业的4个技巧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3种策略,使您的产品在走出阴影之前达到最佳状态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3甚至证明荒谬想法的网站都可以成为在线赚钱的人 2使命驱动的企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之路 赢得商业和生活的3个关键 如果你不想成为企业家也没关系 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创业或发展企业时的14种省钱方法 杰西卡·阿尔芭和莎拉·米歇尔·盖拉的重要创业课程 一方: 建立你的单人公司 创业创业的8条财务提示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海通宏观:疫情之下 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2020-03-29 18:07:11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

(海通宏观 姜超)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截止北京时间3月29日上午7: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显示,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60万,其中死亡超过3万人,全球已经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病毒感染。

新冠肺炎导致了全球多国进入紧急状态,边境关闭,航班停航,工厂停工,商店停业,这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均预测全球经济会在2020年陷入衰退。

如何评估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看待全年中国经济走势?

1.外需下滑主要拖累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因而疫情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在外需层面。

欧美疫情严重,亚洲相对较轻。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目前海外疫情最为严重的主要是欧美国家,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2万,意大利超过9万人,西班牙超过7万人,德国超过5万人,法国超过3万人,英国和瑞士超过1万人。

相比之下,亚洲的疫情相对较轻,目前感染新冠肺炎最多的30个国家中,只有7个位于亚洲,其中伊朗最高超过3万人,韩国超过9000人,土耳其超过7000人,以色列超过3000人,其余都在3000人以下。

因此,疫情对于欧美经济的影响会显著的大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欧美只要认真,不会陷入萧条。

如何评估疫情对欧美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其基本传染数高达3左右。而要想控制住疫情,必需把传染数降至1以下,这意味着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必需把社交和公共交通减少2/3以上。以中国为例,我们在1月末启动了武汉封城和全国交通管制,在2月份的全国人口迁徙规模下降了70%,从而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前两月经济指标,包括零售、投资等同比下滑了约20%,其中2月份的单月降幅或接近50%。

在疫情扩散的初期,欧美国家过于轻敌,错过了抗击疫情的最佳时间。但毕竟欧美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和医疗条件在全球首屈一指,因而我们相信只要欧美国家认真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应对,还是有希望把疫情控制住的。

我们看到,从3月中旬开始,欧美国家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采取了类似中国的管制措施。例如意大利从3月10日开始全国封城,西班牙从3月14日开始全国封城,法国3月16日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德国从3月17日开始宣布进入疫情高度风险状态、并且从3月20日开始各州陆续宣布了禁足令,美国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在3月20日颁布了居家令、之后各州陆续跟进。

因此,在欧美采取了严厉的交通管制和隔离措施之后,参照中国的经验,理论上经过1个潜伏期也就是14天左右,潜伏的病例充分暴露,那么疫情也会达到顶峰。

目前,最早采取全国封城的意大利,其新增病例数在3月21日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而随后跟进全国封城的西班牙,则是在3月26日出现了单日新增病例的高峰,而德国由于检测充分,其3月25日也出现了单日新增病例的高峰。也就是说,欧洲主要国家采取措施相对较早,应该有希望在3月底之前出现疫情的高峰。

而美国虽然目前的新增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还在上升,其累计感染人数也超过了12万位居全球首位,但其死亡率1.7%远低于全球平均的4.7%,以及意大利的10.8%,说明美国的医疗条件确实领先全球,医疗资源尚未被挤兑。而美国已经从3月下旬开始采取严厉措施,目前美国有超过16个州发布了居家令,全国近一半人在居家禁足,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措施,美国的疫情应该也有希望在4月上旬达到高峰。

而中国在2月上旬疫情达到高峰之后,到3月上旬全国的新增病例数降至两位数水平,相当于再花一个月时间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欧美由于隔离措施没有中国严格,估计会花更长的时间,但我们预计再过两个月之后,欧美疫情也有望大幅缓和。

因此,我们认为疫情对欧美国家的冲击或在1个季度左右的时间,由于欧美的管制措施没有中国2月那么严格,预计欧美在2季度的单季经济降幅或在30%左右。但是在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加上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刺激,经济应该有望迅速恢复至5%以上水平,这样全年经济增速降幅应是在5%左右甚至以内的水平。

对外依赖下降,外需冲击可控。

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必然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严重影响。但中国经济在过去的10多年对外依存度显著下降,从07年的61%降至19年的31%,其中出口依存度从33%降至17%,因而当前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小于08年金融危机时期。

从19年中国的外贸伙伴结构来看,我们最大的外贸是在亚洲内部,对亚洲的进口和出口占比均约50%。而我们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占比约为34%,进口占比约为20%。

因此,假设欧美经济在2季度单季下滑20-40%,亚洲经济在2季度单季下滑5-10%,下半年全球经济均恢复正增长。再假设中国出口出现等比例变化,那么2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速降幅在10-20%之间,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转正,对应全年中国出口增速降幅应该是在5-10%,出口下滑影响全年中国GDP增速大约0.85-1.7%。

2.政策有为不放大水

如何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我们早就已经是内需为主的经济,加上我们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疫情低风险区域,生产和生活秩序正在陆续恢复,因而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将是对冲疫情影响的关键所在。

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因此,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势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货币不搞大水漫灌。

但与海外相比,我们认为这一次中国政策的重心其实是有所区别,我们的货币政策并未跟随海外大幅宽松。

在欧美,由于政府债务率普遍超过了100%,因而财政政策空间有限,其抗疫主要依赖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已经宣布量化宽松不限量,从2月26日到3月25日,美联储已经购买了1万多亿美元的资产。而在美国最新通过的2万亿美元财政计划中,有4540亿美元是提供给财政部,用于美联储杠杆配资购买风险资产的本金,理论上可以再放大10倍,支持美联储再购买4万亿美元的风险资产。

由于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因而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确实可以帮助美国避免陷入金融危机,但这其实是极大地损害了美元的长期信用,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债务风险和贫富失衡的问题,只是把短期危机变成了长期危机。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稳健的基调未变,只不过更加灵活。灵活性体现在今年以来央行降准和定向降准各一次,通过LPR贷款利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降,有效的保持了流动性的宽松。而稳健则体现在与海外的对比,中国今年仅下调官方利率10bp,远低于美国的降息150bp,在货币投放数量上更是不及美国不限量的量化宽松。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不排除我们还会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下调官方利率5-10bp,但应该不会跟随海外大幅降息,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也不大。

而货币政策稳健的一个重要好处是汇率的稳定,我们统计的22个主要新兴市场今年汇率平均贬值了9%,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小幅贬值1.8%,排在贬值幅度最小的前五名。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和欧美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债务率较低,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是本轮政策的重心所在。

从政治局会议的最新表态来看,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财政赤字率适度上调。我们预计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有望从2.8%上调至3.5%,对应财政赤字从2.76万亿上升到3.71万亿,增加约9500亿元。

其次是发行特别国债。财政部曾在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在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注资成立中投公司。我们预计20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规模或不低于1万亿元。

最后是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9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了2.15万亿,同比多增8000亿。我们预计20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或增加至3.2万亿,同比增加1.05万亿。

201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4.91万亿,最终的实际财政赤字为4.85万亿。而在考虑了以上三项构成之后,我们预计2020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总额为7.91万亿,同比增长约3万亿。

从占GDP的比重来看,今年新增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接近3%,再考虑到财政政策的杠杆乘数效应,应该可以部分对冲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

3.减税补贴支撑消费

展望2季度以后的中国经济,我们认为最有希望启动的是消费内需。

消费长期稳定增长。

首先,消费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无论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消费贡献的GDP增速,都已经超过了50%。

其次,消费增长一直比较稳定,在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

我们认为,支撑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的城市化和消费升级。随着居民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以及从中小城市进入大中型都市圈,其消费会从衣食类的必需消费,向住行类的可选消费升级。而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其消费升级也会不断持续。

但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消费表现来看,消费同比下滑20.5%,其中一半的必需消费相对稳定,同比仅下滑8.9%,其中的食品类消费甚至还有增长;但是另一半的可选消费同比下滑37%,其中汽车、家具、家电等消费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

减税补贴支撑消费。

为何可选消费在短期大幅下滑?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居家限足,所以很多消费行为没法实现,部分可选消费需求被短期搁置。但只要中国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没变,中国的可选消费稳定增长的趋势就没有发生变化。后续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生活恢复正常,这部分被搁置的消费需求将有希望重新释放。

而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来激活可选消费增长。

一种方式是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进行补贴,保住相关就业和居民的收入。

2季度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以出口欧美为主的企业。我国单季对欧美出口的总金额约为1.4万亿人民币,今年2季度或面临20-40%的收入下滑压力。如果对这部分企业以补贴员工工资的名义,补贴其出口收入的20%左右,成本大约在3000亿,应该可以防止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和相关企业员工收入下滑,进而拖累消费增长。

另一种方式是对占比较大的消费行业进行专项补贴,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例如对于消费中占比最大的汽车,可以考虑重启乘用车购置税的减免政策。2019年,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广义乘用车销量2144万辆,其中占比67%的都是1.6L以下的小排量汽车。如果重启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将10%的购置税税率取消,理论上可以增加未来的小排量汽车销售10%,提升整体汽车销量增速6.7%。再考虑到1季度抑制的汽车消费在后续月份释放,未来3个季度的汽车消费增速或有望超过10%。

而2019年我国的车辆购置税总额约为3500亿,按照67%的销量占比,我们需要给小排量汽车减税的金额在2300亿左右。

家电是占比第二大的可选消费,2019年我国限额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总额为9139亿元,如果对所有家电销售提供10%的补贴,也可以提升家电消费增速10%,所需的补贴金额在900亿元左右。

而汽车和家电是最大的两类消费,通过提供3200亿元左右的减税和补贴,可以有效拉动其后续的消费增速到10%左右。

除了汽车和家电以外,还可以鼓励地方政府效仿杭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的行为,向全国老百姓发放消费券或者补贴,促进消费的增长。

综合来看,如果在今年新增9500亿的财政赤字,并将其中的6000-7000亿用作对出口欧美企业员工的工资补贴,以及对汽车和家电消费的减税和补贴,应该可以促进2季度以后的消费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可以有效弥补1季度消费的大幅跳水,实现全年5%左右的消费增长。

4.基建科技稳定投资

而内需中的投资也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发力点。

中国有三项投资,分别是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占比都在1/3左右。

首先,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10%。

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仅为3.3%,连续两年保持在接近于0的历史最低位水平。

为什么过去两年的基建投资增速那么低?原因在于过去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但是在17年去杠杆之后,非标融资已经全面规范了,所以近两年的基建投资主要靠中央统筹安排的资金,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019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总规模为2.15万亿,比18年增加了8000亿。但19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投向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投向基建投资的比例约为30%。考虑到地方政府专项债通常能撬动一倍的社会资金,因而19年新增的基建投资金额仅为5000亿元左右,对应到当年3%左右的基建投资增速。

但是展望2020年,如果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能增加1.05万亿到3.2万亿,同时把投向基建投资的比例从30%提升到50%,再考虑一倍的社会资金参与,就可以新增2万亿的基建投资资金,可以实现10%左右的基建投资增速。

事实上,根据今年前三个月提前下发的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向结构,基建投资的比例已经升至85%。因而我们相信,通过新增1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提高投向基建投资的比例,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

其次,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5%。

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一方面暴露出来我们的公共卫生设施存在短板,同时各项科技助我们抗击疫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医药和科技应该是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

我们预测,今年发行的特别国债,其主要用处应是投向医药和科技产业,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5G基建、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

2019年,虽然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3.1%,但以医药、专用设备、计算机和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医药科技产业投资增速高达14.6%。如果2020年增加1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并且等比例撬动2万亿的高科技投资,那么即便传统行业投资减少1万亿,也能实现1万亿的新增制造业投资,从而实现5%左右的制造业投资增长。

最后,地产投资保持零增。

对于房地产行业,我们认为房住不炒的基调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会出现类似于2015年的房地产政策全面放松。

同时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今年前两个月的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在8%以上,货币的稳定增长意味着全国房价也难以出现大幅下跌。

再从政府对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来看,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户籍依然受到严格限制,与此相应,预计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的地产政策不会放松。但与此同时,我国在过去两年逐步放开了城区人口5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这些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长期有望增加,因而在因城施策的基调下,不排除地产政策会出现一定的调整。

而三线以下城市的地产销量占据全国的70%以上,如果这部分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回升,就可以支撑全国的地产销售保持稳定,以及全国地产投资增速不至于大幅下滑。

因此,综合来看,通过新增1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1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将有助于支撑今年的投资增速保持在5%左右。

5.经济能否否极泰来?

预计全年GDP增速3-4%。

综合来看,如果海外疫情能够在2季度得到控制,那么外需对今年中国经济的拖累大约在0.85%-1.7%。

而在内需方面,通过增加各1万亿左右的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我们预计可以实现5%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这样在扣除外需的拖累之后,预计全年仍可实现3-4%的GDP增长。

但如果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还需要5.6%的GDP增速。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除非国外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下半年全球经济能够大幅回升;或者是进一步加大实际赤字的规模,例如再增加2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或者特别国债发行,但这势必会大幅增加长期的债务压力。

经济有望逐季回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需的挑战,但在积极政策的扶持之下,内需有望全面回升,因而经济也有望逐季改善。

1季度的经济增速降幅或接近10%,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为了抗击疫情,我们全面减少了人员流动,使得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内需和外需全面下降。

而展望2季度,虽然海外的疫情还在恶化,外需依然会拖累经济,但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内需即将全面恢复,因而经济增速或有望恢复到5-6%左右水平。

而到了下半年,届时海外疫情大概率已经得到控制,外需有望全面恢复,加上内需的稳定回升,经济增速将有望回升至6-7%甚至以上的水平。

总结来说,虽然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但我们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并不悲观,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只要认真应对,其疫情有望在2季度得到控制。而中国在全球第一个控制住疫情,再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启动消费和科技内需,部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全年仍有望实现3-4%左右的GDP增长。面对危机,我们没有效仿海外大水漫灌,而是进一步减税降费来释放内需潜力,这也意味着人民币资产的长期价值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