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8 08:07:13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机构看好新基建吗?近一个月机构调研918次!公募抢先布局ETF产品
来源:金融1号院
果小桃
在2020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后,“新基建”的投资机会就备受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01
公募率先布局新基建
7家新基建主题基金上报
近期,证监会基金产品行政许可审批进度公示里连续出现了7只与新基建主题相关的基金申报,这一现象在以往基金申报的记录中还是首次发生。
以下为首批申请新基建主题基金详细情况:
可以清晰发现,参与此次首批新基建主题基金申报的多为大型基金公司,目前分别有博时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和招商基金这7家基金公司参与上报。
实际上,“新基建”一词已经算是近期投资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了,“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自相关政策基调确定后,各方对新基建产业的布局便迅速驶入快车道,基金公司此时选择申报布局新基建主题基金,同样意义非凡。
近期,”金融1号院“采访了正在申报新基建主题基金的多家相关基金公司,解密其中的缘由以及未来新基建投资方向。
对话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周期组组长肖觅:
金融1号院
新基建所涌现的新机遇,其实是伴随着我们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而疫情更多程度上是加速了这一件事情的到来,疫情期间线上生活、教育、办公、娱乐等新兴的需求出现,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支撑,这就成了一个非常强的催化剂。
对话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
金融1号院
不同于传统基建的仅仅具有逆周期对冲经济下滑作用,新基建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基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特高压、高铁、轨交等之前已经计入基建投资范围内,主要的新增部分在于5G基站为代表的偏科技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20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预算合计3348亿元,与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为1803亿元。新基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更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对话招商基金招商深证100ETF基金经理刘重杰:
金融1号院
从全年的维度来看,科技成长风格仍可能明显占优,不过结构上或将更偏向以内需为主的新基建主题。主要逻辑在于,国内的流动性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充裕;同时,5G基站、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充分受益于政策扶持,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向上态势。
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5G和云计算板块的投资机会。今年是5G基站建设的加速推进年,预计5G全周期投入约1.2万亿,其中通信网络设备占整体投资的40%,将集中受益于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周期,当前行业的静态估值偏高,但预计随着产业链放量、业绩释放后,估值将逐步降低。
同时,我国云计算市场起步虽晚于美国,但发展更快,且具备和美国相当体量的IT和互联网环境,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发展的第二极;此次疫情导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将加速公有云的渗透率提升过程,可以积极挖掘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02
公募为何从股票型ETF开始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募发力布局新基建主题基金的首选产品类型,均落在了ETF上。上述7只产品均为股票型ETF。
为何首批新基建主题基金均为ETF类型?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分析说到:”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ETF作为指数基金,具有分散投资的特点,可以让投资者在分享新基建的长期投资价值的同时,降低个股投资风险;二是ETF由于采用一篮子股票申赎机制,其跟踪误差也会小些,工具性较好;三是ETF的交易相对比较灵活,门槛较低,适合普通投资者;四是ETF的费率也是属于市场上较低的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
而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某券商理财经理告诉“金融一号院”:“有些投资者可能觉得ETF不过瘾,收益也不高,但其实如果押准了周期,选对了品种,买对了时机,收益是很可观的。新基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购买ETF类型的基金产品是符合长期投资价值的。”
03
近一个月内22家公司
获机构调研累计达918次
在公募基金布局新基建主题基金产品的同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私募等机构均在近期密集调研“新基建“领域相关公司。
WinD资讯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内,仅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这四大类型概念板块就有22家公司获机构调研918次。
以下为近一个月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四大概念板块机构调研情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