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16:07:15 来源:新京报网
原标题:疫情对经济影响何时结束?发改委回应就业物价等民生热点
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其他省份复工率已超90%,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接近100%。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采取线上发布形式。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湖北省和武汉市等重点地区基本生活物资库存可满足30天以上消费需求,加上备用货源有条件保证群众基本生活。
复工复产方面,孟玮表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
经济
远程问诊办公等新兴服务逆势成长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回应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表示,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困难,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明显回落。
“但随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渐显现,一系列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别是后续我们还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很多支撑。”李慧说。
经济运行虽受到疫情冲击,但也不乏亮点。李慧介绍,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比如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数据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了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19.7%、45.1%。
“从目前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企业家信心也在逐步回稳,国际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日前表示,在中国政府各项有效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恢复正常。”李慧说。
就业
避免过度管控 破除复工复产梗阻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正在显现。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受影响较大的,在行业上主要是消费类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在市场主体上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重点群体上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采取措施稳就业,全力破除企业复工复产的梗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避免过度管控。
同时,落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把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缓缴、金融支持等系列帮扶政策尽快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劳动者身上,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研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
在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对高校毕业生,主要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扩大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吸引到基层就业、增加参军入伍规模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对农民工,主要加大“点对点、一站式”运送返岗的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益性的岗位开发,开展转岗转业培训等方式,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群体,通过就业援助、社会救助等,做好兜底保障。
常铁威表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要靠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住就业基本盘。同时,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
物价
涨幅有望回落 不存在全面上涨基础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线巡视员彭绍宗回应疫情对物价影响时表示,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
彭绍宗表示,从2月情况来看,CPI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蔬菜拉动,物价运行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蔬菜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产销受阻,一度出现出村进城“两头难”,导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一反常态,不降返升,拉涨CPI。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较大,但从监测情况看,精瘦肉零售价格近一个月连续每天回落,到3月16日已降至每斤32.4元。
工业生产价格方面,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少数小品种比如生产口罩的熔喷布、测温枪的热传感器等等,因为需求快速增长,而出现了价格上涨。
“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仍处在温和区间。从总体上看,全社会供给充足,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彭绍宗表示。
关于后期价格走势,彭绍宗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工农业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服务业发展迅速,物价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牢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产能进一步释放,物价涨幅有望回落。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
投资
公共卫生、5G网络等领域将加大投资
为应对疫情对投资运行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表示,将加大公共卫生服务、5G网络等重点领域投资。
刘世虎表示,下一步投资将具体在以下领域,包括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强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市政设施、社会民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热点回应】
美欧调整宏观政策,中国如何应对?
——适时推出相关储备政策,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李慧表示,这段时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对宏观政策做了大幅调整,各方面都很关注。从中国情况来看,中国拥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我们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力争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疫情导致外资企业外迁?
——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外迁问题不突出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表示,外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以来,外资企业跟内资企业一样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我们了解到部分企业也出现了难以接到订单,或者接到订单也难以完成的情况,的确存在一些订单转移的问题。
但随着复工复产,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逐步打通,形势在逐步好转。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也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因此企业的信心加快恢复。所以,从目前看,外资企业外迁的问题并不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外资的基本盘是稳的。
50万亿投资来了?
——总投资不等于年度投资
近期有媒体报道,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发布会上,刘世虎强调,项目总投资不等于年度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需在建设工期内分年度实施,一个项目从开工到完工可能需要若干年,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周期更长,而年度投资只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刘世虎表示,如果简单将各地总投资进行加总,或者误将总投资当做年度投资,容易产生错误判断,作出错误解读。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