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2:07:1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跟着美联储降息?为何众多央妈不急着应对新冠病毒疫情 来源:路透财经早报
全球主要央行要让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主席鲍威尔落单乾着急吗?看起来确实貌似如此。
虽然加拿大央行周三也宣布降息50基点,齐平美联储紧急降息幅度,并形容此次疫情是“重大负面冲击”,但愈来愈多迹象显示,欧元区、日本、英国及瑞典央行都在努力避免仓促做出回应。
尽管新冠病毒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拖慢工业活动、大量航班停飞、金融市场大受打击,但比起扣动降息扳机,各大央行有更多理由按兵不动。
若央行迅速回应,或许反而使市场跌势恶化,因为这可能暗示决策高层开始慌了。另外,由于降息等货币政策行动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传导到整体经济,因此仓促降息可能也成效不彰。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主要央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多年刺激计划中耗尽了多数弹药,因此,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都将需要更深地进入非常规水域--需要时间来设计和讨论可能的政策。
熟悉一些主要政策制定者想法的消息人士称,因此,目前央行官员希望继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由政府冲锋在前。
“市场、媒体和美联储降息给我们施加了巨大压力,因此最终,我们可能会被迫采取紧急行动,但我们会努力抵抗压力,” 一位了解欧洲央行(ECB)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
“但是我们甚至不确定我们正在针对什么东西采取行动。没人知道实际的影响。”
实际上,欧洲央行管委霍尔茨曼(Robert Holzmann)和卡日米尔(Peter Kazimir)已经公开警告不要仓促行动。
**不好使的政策工具**
消息人士称,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确实在周二举行了计划外的电话会议,但会议是讨论在运营层面如何应对疫情,例如是否还举行相关会议活动以及如何解决人员短缺问题,而不是讨论政策应对措施。
尽管各国央行通常都各自为政,但在危机全球蔓延时期还是采取了协同行动的,例如在2011年日本地震,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美联储周二意外降息起初确实提振了市场,但美国主要股指当日收盘均下挫3%左右,10年期美债收益率US10YT=RR首次跌破1%,原因在于美联储的迅疾政策举措令人担忧,冠状病毒带来的影响可能超乎想象。
“市场初步反应表明美联储失败了,”北欧联合银行(Nordea)经济学家Jan von Gerich说。“历史经验表明,期望市场企稳为时尚早,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央行宽松举措。”
市场对美联储举措的不佳反应,并未妨碍加拿大央行在24小时后下调利率,而且就美联储而言,货币市场相信它还会祭出更多宽松政策。
“随着情势演变,(加拿大央行)管理委员会准备好在必要时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藉以支持经济增长与维持通胀目标,”加拿大央行在周三会议后发布的声明中表示。
尽管美联储与加拿大央行仍有些许降息空间,但许多央行的问题在于发生重大变局时,能够用来刺激经济的工具所剩无几。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与瑞士央行主要政策利率皆为负值,欲进一步调降负利率,需付出经济与政治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央行仍然有可能降息,但每一次进一步调降负利率,效果就越差。商业银行利润愈发受到压缩,从而限制他们将宽松政策传导至整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超低利率可能助长诸如楼市等市场泡沫,种下后续问题的祸因。
负利率在一些政治圈也特别不受欢迎,因为它会使得赚取存款利息的储户受到打击,而且可以被视为向银行征收的一种税负。
**‘我们不是万能的’**
在调控利率空间不大的情形下,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都有可能另寻工具。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已承诺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并加快资产购买,以安抚市场的紧张情绪。与此同时,接近欧洲央行的消息人士表示,欧洲央行正考虑向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流动性。
英国央行总裁卡尼周二表示,各国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可能不一样,将混合货币和财政措施。卡尼将在3月16日把英国央行总裁一职交棒给贝利。
英国预计将于3月11日公布退欧后的首份预算,料将增加公共支出。一些分析师预计,在3月26日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下次会议之前,英国央行将暂时观望,看看财政刺激的规模。
不过,全球主要央行大多可能会采取更多的政策行动,尤其是七国集团(G7)的央行总裁和财长们已经表示,他们将致力于使用“所有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将在未来两周举行会议,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采取行动的既定机会,不过一些央行官员担心,如果他们迅速行动,可能会减轻政府做出不受欢迎决定的压力,而在这个领域最终需要政治和财政做出回应。
“我们不应该感到困惑。我们不是全能的,我们没有魔法石,”欧洲央行副总裁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本周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