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06:34:09 来源:广州日报
企业跨界抗疫 账单算一算:
益生菌食品订单翻一番
消毒液打败化妆品“手比脸贵”
疫情期间,一些具备跨界实力的企业发挥自身潜在优势和协同能力,快速改造车间,以十几万至上千万的日产量,短时间内填补紧缺物资缺口。这些企业盈利吗?提高免疫力食品销量增4倍;食品化妆品企业是怎样内部跨界的?根据“出门化妆少、居家消毒多”增加消毒产品生产销售超200%;疫情过后生产线作废会有什么代价……记者采访相关企业,为跨界企业算算账。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冉冉
药物、疫苗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的特点不可忽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近日,一段生产消毒水、用饮料瓶灌装的视频,在网上火起来。
投700万元生产消毒水
记者了解到,一家饮料食品企业投入700多万元,改造生产线投产84消毒液,已经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检验,但由于生产消毒液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因此其价值1000多万元的饮料生产线将就此报废了。
疫情期间,跨界生产层出不穷,最早有车企、石化、纸业甚至耳机企业都量产口罩,随后防护服、益生菌、消毒水等抗疫物资,都从“毫无关系”的企业生产线上得到量产,并投放一线。
2月10日,广州电缆有限公司正式复工,三天后加急改造医用口罩鼻梁条生产线,两天后第一批试制品运往番禺区一家口罩生产厂。记者联系广缆了解到,目前该企业已经改造出一条日产1200千米的鼻梁条生产线,每日产量可供1000万个医用口罩使用。幸运的是,该企业生产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电缆与鼻梁条在制作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用塑料包裹金属,只要满足医用级技术标准即可,因此等疫情过去后,生产线并不会浪费。
此外,碧桂园跨界研制出一种“煲仔饭机器人”,每小时做120份煲仔饭,24小时无接触生产和配餐,驰援武汉医护和隔离人员。类似的跨界生产还有一大批服装、家纺企业(赢家、梦洁、水星、罗莱家纺),改造车间为无菌生产车间,进行防护服加工,加工后再进行消毒和封装。
提高免疫力食品销量增4倍
除了颠覆性跨界之外,不少企业还调整了自有生产线,将原来的“副业”升级。
比如营养品牌健合在疫情期间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结构,2月益生菌订单为原来2倍,Swisse 维生素C相比去年同期接近3倍的增长,跨境益生菌销量同比增加4倍。
记者采访食品行业人士获悉,此次疫情期间,消费者对于提高免疫力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大。其中购买益生菌的消费远远超过历年同期。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益生菌”,多个知名品牌只能“预售”。
乳企蒙牛也向记者证实,其主打益生菌的冠益乳产品在过去一个月里的销量同比增长3~4倍。
不止是食企,日化洗涤界的龙头企业立白,也敏锐捕捉到疫情期间“出门化妆少、居家消毒多”的市场需求,优化生产结构,过去一个月里加大洗手液、84消毒液以及衣物除菌液的投产。记者从立白获悉,除了捐赠之外,医护消毒产品的销售已经翻番,尤其消毒液同比增长超过200%。
跨界企业 能盈利吗?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赴保障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的中央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不惜代价、分秒必争,通过改造转产、增产扩产、统筹海外采购等,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一线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当前,国企民企都投入到这场紧急保供的应急生产中。
企业跨界生产、改造转产,盈不盈利?记者采访相关企业获悉,目前直接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抗疫产品的企业,除了部分服装和家纺企业之外,都没有将盈利放在第一位。
同时,利用自有生产线调整结构、改造转产的食品及日化等企业,市场销量成绩不俗。但相关企业在抗疫号召下,捐赠了大批乳品、保健品及医护消毒产品。在充分保证医护及隔离人员以及抗疫一线的需求下,增加投产和市场销售。
上市公司:疫苗“兵分多路”作战 概念股存在一定风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涂端玉)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令人期待。22日下午,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表示,第1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并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透露,我国正多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目前我国各类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制基本与国外同步。
就浙江省情况而言,目前对病毒的筛选已到了第4代。但宋志恒也表示,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疫苗研发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必须尊重科学规律,经过科学严谨、安全的研究过程。
曾益新则介绍称,目前新冠疫苗有5条技术路线同步研发,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有部分疫苗研发项目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曾益新表示,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5月可以有部分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记者了解发现,目前的确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兵分多路”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且技术路径各不相同。根据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共有18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其分别采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加班加点进行攻关。在这18家企业中包括智飞生物、华兰生物、辽宁成大、康泰生物、未名医药、沃森生物、博雅生物等7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诺生物、美股上市公司科兴生物等。此外,在中国疫苗协会之外的上市公司冠昊生物、鹏鹞环保此前也发布了与新冠肺炎疫苗相关的公告。
“在这次的疫苗研发方面,国内企业一大优势在于,基本和国外巨头公司处在同一起跑线;而就目前披露情况来看,无论是选择哪种技术路线,国内的疫苗研制也基本与国际最前沿研究同步。”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而一大风险就是,扎堆进入的企业固然多,疫苗在人身上的有效性、安全性还有待后续临床试验验证。
此外,据了解,交易所目前也在一线监管同步跟进,对无实际业务支撑的“伪概念股”蹭热点行为,或将启动纪律处分。上交所此前发布信息称,近期部分涉及药物研发、防疫物资、云办公、在线教育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出现一定异动;交易所已针对性强化了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
基金:年内最高涨幅近60% 半导体ETF排名靠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楚涵)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不计分级基金,已有基金年内涨幅58.96%。A、C份额以A类计,有16只基金涨幅超过40%,其中5只涨幅超50%。然而,从2019年初至2019年2月中旬,收益率最高的基金仅上涨约30%。具体到基金类型来看,前50名中大部分均为主动管理产品,仅4只为指数型基金。
在主动管理基金产品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银河创新成长、华润元大信息传媒科技、万家经济新动能等,目前年内涨幅接近或超过50%。
记者从四季报数据了解到,排在前三位的主动管理基金产品重仓股均集中在电子、通信、半导体等科技行业。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均表示科技板块仍是未来主线之一。银河创新成长基金经理郑巍山认为,2019年科技股是依靠估值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2020年,科技股的核心逻辑将围绕真实的业绩增长来进行,短期看,2020年科技板块持续向好,应用端或迎来爆发。
记者注意到,排在前50位的4只指数基金分别为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和国泰CES半导体ETF以及它们的联接基金,跟踪的标的均为半导体行业,且两只ETF分别以58.96%和56.58%的收益率位列总排行榜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数据显示,资金的流入是收益率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月21日,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基金份额从2019年末的5.35亿份,上涨至近19.17亿份,国泰CES半导体ETF基金份额从2019年末的19.56亿份,上涨至48.04亿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