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10:07:17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中央连开重磅会议 步步深入部署抗疫稳经济
来源:经济参考报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两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此前,为应对疫情,1月25日、2月3日、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三次召开会议。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连日来,中央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把疫情防控摆在重要位置的同时,强调了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同时,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力度在加大,内容也更加全面和细化,为下一步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这些举措将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仍然需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衰减,完成决胜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虽然短期内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也较大。今年将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
温彬表示,宏观政策将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来发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今年的既定目标。消费方面,会议提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投资方面,会议提出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出口方面,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抗疫”和稳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将疫情对经济运行和企业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抗疫”的同时尽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稳经济的同时要更快取得“抗疫”胜利,亟须在试剂、药品、疫苗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进度。
对于23日和21日两次会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专家认为,这释放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逆周期调节将更加精准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加快改革得以消除,只要措施到位,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可期。疫情不能阻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在他看来,疫情出现的确给经济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但基于中国经济韧性、政策选择、深化改革的考虑,各种经济社会目标没有调整的必要。
财政政策如何做到更加积极有为?杨志勇认为,财政赤字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专项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扩大发行规模。在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财政收入压力会加大,积极财政可通过扩大发债规模提供财力支持。
温彬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一方面表明货币政策整体稳健基调不变,要防止大水漫灌,更加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表明货币政策也会根据形势变化,体现出灵活性和针对性。
温彬还表示,在疫情背景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均在上升,在路径上也有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选择。首先,央行还会进一步推动MLF利率、逆回购利率等政策利率下降,引导LPR下行;其次,不论是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都有助于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释放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再次,考虑到企业和居民一般性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以直接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更大幅度地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2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的部署也引发业内关注。
林致远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可以通过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促进投资、扩大开放等途径,减少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此次会议对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应部署,就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例证。
“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是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疫情对这些行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彰显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民生、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苏剑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