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微型公司将如何统治商业世界 帮助您的公司避免顶级创业杀手的4种策略 您的商业贷款被拒绝的8个原因 我从指导世界上最好的加速器的初创公司中学到的东西 如何将你的爱好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冒险 最大的公司名称更改 (信息图) 如何找到您的电子商务业务利基 初创公司可以从数字化转型中学到的5件事 战时企业家的生活故事 如何确定您的医疗索赔计费服务的最佳市场 大多数初创公司都知道不会犯的明显错误 (但无论如何还是会犯) 如何找到你有利可图的想法 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进入一个你知道的行业 为什么我给我的团队买了100双运动鞋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使用 “事实” 方法来提出正确的想法 30岁前你应该学到的7个商业课程 成功餐饮活动的提示 在为时已晚之前申请商标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成功启动中西部创业的4个技巧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3种策略,使您的产品在走出阴影之前达到最佳状态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3甚至证明荒谬想法的网站都可以成为在线赚钱的人 2使命驱动的企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之路 赢得商业和生活的3个关键 如果你不想成为企业家也没关系 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创业或发展企业时的14种省钱方法 杰西卡·阿尔芭和莎拉·米歇尔·盖拉的重要创业课程 一方: 建立你的单人公司 创业创业的8条财务提示 企业家必须了解有关Cap表管理的12条规则 在线商务教练的隐患 你的商业计划必须回答的6个问题 辞职或被搞砸了之前必须做的7件事 企业家犯的6个最大的创业错误 为您的创业公司寻找创意员工的4种明智方法 帮助您经营多个企业的4个技巧 当你不能辞职时如何创业 这些标志是您成为企业家的正确时机 自制的成功故事是否说服某些大学没有必要? 每个小企业网站应该具备的5个关键要素 你应该创办一家公司而不是创办一家初创公司的4个理由 今天赚100美元的50种方法 2个兄弟如何复兴他们家庭的田纳西州威士忌酒厂 建立了150万美元的演讲厅的人的6个成功秘诀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封城后的武汉新市井: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2020-02-19 10:07: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封城后的武汉新市井

武汉封城第十六天后,武汉姑娘小曲在豆瓣广播里贴了一张黑色的海报,上面是海明威的话:所有人其实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刚刚封城的时候,小曲一度自行“断网”:不上微博,不刷短视频,不去豆瓣“自由吃瓜”小组,不参加各种群聊……只在家里看美剧,练瑜伽,跟爸妈学做菜。

决定源自小曲在网上看到的一份“恐慌下心理救助手册”。手册上建议少去浏览负面信息。除此之外,生活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小曲当时接受了这份“心理干预”。和众多武汉市民一样,她在疫情突变的短短数日里,经历了不以为意、紧张、不安、悲愤等心理起伏。她带着这些情绪泡在豆瓣小组里,有时回击别人针对武汉人的“地图炮”,有时安抚外地网友过度紧张的情绪,有时发帖给家乡打气加油。

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小曲“特别无助”,觉得“被人抛弃了”,而她常去的“自由吃瓜”小组,“整个瓜组都在欢呼”。

各地开始组织物资驰援武汉。除夕这天,小曲看到好几个帖子都对武汉人流露出不友好,糟糕的情绪至此累积到顶点。她决定断网“自救”,回避网上的歧视,也回避各种晚会上的欢呼。

半个月后,小曲刷完了好几部美剧,学会了摊煎饼,平板支撑练到能坚持一分钟……她不再需要靠“断网”来隔绝最初的紧张焦虑甚至愤怒,能够更冷静地直视眼前的世界。

这也是不少留守武汉的人共同的经历。500万人离开,900万人原地不动,他们既要捍卫自己的平安,也要紧紧地拽着病毒不滑向更广大的人群。乐观、沮丧、焦虑、不安、疑惑、希望、失望,种种情绪随着疫情的变化,在人心里交替消长。

留下的人眼前,是城市的伤痛和自救。但如武汉那句著名的市民哲学“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只要人还平安,就要努力生活下去。

作乐

一位40多岁的大汉,穿着灰色睡衣睡裤,站在高层的楼顶钓鱼。鱼从直径不到1米的鱼缸里钓出,大汉喊着“快快快快”,拿着网兜的小男孩小跑过去,将鱼捞住。

武汉人阿娇看到这段视频时哈哈大笑。那会儿封城才刚开始。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局面,留守者摁下不安,苦中作乐。钓鱼大汉是阿娇的同事,用武汉话形容,是一位“咵天高手”。封城后,大哥宅在家里,开始拍趣味小视频。微博上流传“武汉人宅在家里的100种方式”之前,她的这位同事就已拍下了钓鱼视频。鱼是之前储备的年货,没想到封城后有了娱乐的用途。鱼钓了5次才上钩,视频也因此拍了5次。收工后,鱼被煮进了火锅。

家距华南海鲜市场2.6公里的阿娇,手机里存了一份武汉市民某一时间节点内的“街道风险排序表”,上面由高至低排列了全市一百几十个街道的疫情风险指数。第一名是唐家墩——离华南海鲜市场700余米,风险高达96.52,最低的是36.38的鲁湖。阿娇所在的塔子湖街道排名11,风险指数93.3。

外地朋友在微信群里关心阿娇的状况,她常常在大家一段灰心或愤慨的对话中,插入几句“过年好”“财神到”的喜庆口号。或是一片唉声叹气后,给大家打一针“兴奋剂”:“没事,一定没事,武汉一定能挺过去的。”

整座城市草木皆兵,阿娇和家人起初庆幸自己是健康的,直到他们的亲戚中出现了确诊病例,全家人吓得睡不着觉。在此之前,一家人的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父母早上醒来,先用84消毒液兑水拖地。无法出门“过早”,早餐也要尽量丰富:面条配腊肉,蒸馒头加黑芝麻糊,水蒸蛋加炸面饼。藕汤必不能少。头天晚上把粉藕和排骨丢进锅里,炖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盛上一碗。之前储备的年货越吃越少,莲藕汤里的上排慢慢变成龙骨。封城第七天的时候,阿娇的妈妈嫌龙骨没肉,又扔了块猪蹄进去。阿娇笑:“龙骨没肉,猪手来凑,还是第一次吃。”阿娇想念在武汉人中大名鼎鼎的“王师傅豆皮”,馋得咽口水。她去网上找了制作豆皮的教程,想在家一试。

她说,这就是武汉人,“很有娱乐精神”,“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封城第一周,这样的心态见于许多武汉市民的生活里。在豆瓣上的“武汉豆瓣”小组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生活痕迹。有人在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人开始看心理学书籍,有人号召大家向孤岛时期的文学家学习,执笔记录当下,有人购置了望远镜表示要仰望星空,有人下单了显微镜,准备观察唾液细胞和草履虫。

封城前,小曲就做好了宅在家里的准备。她和表弟表妹们约好,今年不串门,不走亲戚,大家一起在网上打麻将。试了好多款游戏,系统都不允许亲友自建房间,只能随机加入。表弟表妹们改投另一款游戏的阵营。小曲下了4个单机游戏,每个都充了6元钱。

小曲的爸爸在网上斗地主,成绩毫无进展。她就拉着爸爸一起运动,时不时地做10个俯卧撑。放下心理包袱后,小曲“无所畏惧”地“刷剧”,看了不少剧集,包括《血疫》这类内容涉及传染病的惊悚剧。

看别处的剧情,小曲想的是眼前的武汉。她说武汉人“表面比较刚”,实际“内心柔软得不得了”。她不知道家乡未来如何,武汉人会不会有心理阴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绝望和希望中纠结。最后带给她安慰的一部剧集,讲的是8个来自不同城市的人齐心协力杀出一条生路的剧情,这让她觉得,“在武汉也不会孤单……总有人会安慰、治愈你”。

除了武汉本地人,900万人里也有留守的外乡人。皮克老家在山东,在武汉求学、恋爱、置业,已度过12年。他原计划年后开车回老家,因疫情作罢。

封城时,皮克的全部储备有:一包腊肠,两包水饺,一袋速食拉面,一捆湿面条,两袋米,30个咸鸭蛋,几棵大葱,一瓶老干妈辣酱,一箱纯牛奶。他算了算,省着点吃,米饭配咸鸭蛋也能撑半个多月。他仿照网上的段子,调侃自己的留守生活:“大葱炒鸡蛋,放了856粒盐,味道不咸不淡。”从网上找来“第八套广播体操”,他在家一边喊“一二三四”,一边伸胳膊伸腿。

更重要的,是他有100多个N95口罩和半瓶消毒液。一切安排好,皮克封闭好门窗,想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月27日晚上8点,武汉的楼宇间响起了起此彼伏的“武汉加油”。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隔绝数日的人自发地投入宣泄,一瞬间悲喜相通。小曲听见了。她原本觉得武汉已经是一座“空城”,直到听见这些并不整齐的声音,才感觉“周围还有那么多人”。阿娇也听到了,趴在29楼窗口不管不顾地跟着喊。皮克嗓门不够,他把一台音箱搬到窗台,把音量调成最大,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各种各样的视频被传到互联网上。

有人用武汉当地朋克乐队SMZB的歌词形容这一夜:“这里不会永远象一个监狱/打破黑暗就不会再有哭泣/一颗种子已经埋在心里/这是一个朋克城市,武汉”。

互助

封城第二天,因为公共交通停摆,武汉医务人员上下班出现困难。本地车主迅速集结成队伍,志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Vlog博主“蜘蛛猴面包”带着镜头加入了队伍,既接送医护人员,也协助运送救援物资。志愿车队人数超过5000人,有武汉人、外地人,也有在武汉生活了7年的外国人。

陌生的人们一起抵抗疫情,积极互助。一位护士看到“蜘蛛猴面包”只戴一个外科口罩,在车里留下一个N95。另一位护士说着令她感动的细节:同事缺口罩,就有邻居送去了仅有的N95;同事缺护目镜,家门前就被人默默地挂上一副泳镜。

更多个体和民间组织的互助跑了起来。有酒店业主组织300多家武汉本地的酒店,每日提供1.5万间房,就近给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工后,民间工程车志愿者们也驶进建设工地。汉口北批发城的一些业主联名表示,愿意把仍未投入使用的商铺捐出去,作为隔离点,“为武汉解难”。在方舱医院,有护士发现,一位患者默默地收拾垃圾,希望减少保洁人员的感染风险。

城封了,留下的人成了命运共同体。小曲闺蜜的婆婆有了疑似症状,在医院从除夕排队到初一。现实再无可避,小曲急得跟着哭。一贯乐观的阿娇刷到各种纷乱的信息忍不住哭出来,感觉耳边满是“嗡嗡声”。她去好多平台找“武汉加油”的捐款通道,“只要看到了就捐一点”,每天都捐。

和被疫情忽然砸晕的武汉市民不同,皮克提前就被预警了危险。他家距离武汉协和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汉口火车站都在2公里左右。他的女友在本地一家医学院读博士。1月18日,在老师措辞严厉的预警后,女友花了200元在网上买下100个N95口罩。

那时公众当中还没有病毒“潜伏期”概念,没有症状的人们正常访亲会友。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对媒体提醒,病毒已有“人传人”案例。1月21日,皮克女友的闺蜜上门拜访,3个人在家吃了顿火锅。次日,他们接到电话:那位闺蜜一家五口三代人,除了孩子,全都出现了疑似感染症状。

危险骤然逼近眼前。皮克找到3天前买口罩的网店,再下单100个口罩,此时价格已经从200元涨了800元。当晚,100个口罩的价格就涨到了7000元。

大量的信息在各种平台传播。皮克家所在小区业主群里不到500人,除夕当夜发了3万多条语音。皮克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密切接触者。他找到小区业主群的群主做了报备,对方说“没事没事”。

小区群里有资源的“老板”,开始调动关系往城内运送物资。皮克看着大家激烈的反应,开始想“我能帮点什么”。

200个N95口罩,被1月22日回老家的女友带走50个,再加上单位发的、家里存的一点医用外科口罩,总数不到200个。皮克在群里说:“我帮不了大的,但是我可以帮小的。小区里谁没有口罩,或者不足,加我微信。”

近10个好友申请出现在他的微信里。深夜一点多,皮克趴在客厅桌子上规划口罩派发方案。他给每人配4个口罩指标,N95算一个,医用外科口罩二抵一。大部分求助者都是两口、三口之家,每家可分8个或者12个口罩。只有一对夫妻除外,那位丈夫告诉皮克,妻子在120急救中心工作,非但缺N95口罩,每天回家还要把隔离服挂在阳台上吹,舍不得扔掉。皮克给这对夫妻留了20个N95和10个医用外科口罩。他在群里承诺,初一中午12点前,一定将口罩送到每家门前。

按照皮克山东老家的习俗,初一早上要吃素饺子,还需要盛三个饺子,和鱼、肉一起供奉在灶台上,磕了头后再吃。皮克没条件讲究荤素,在母亲的叮嘱下把饺子盛在桌上,磕了三个头,然后开始包口罩。每一户的口罩装入食品密封袋里,捆好,扎紧,上面贴着提前写好的联系人微信名、楼栋号、家里人口数和口罩数。

带着口罩,皮克出了门。他把袖口领子全部绑紧,戴上手套、口罩,头上罩一顶酒店里的一次性浴帽,戴上女友的泳镜。皮克给自己这副怪模样拍了照,却没把照片发给任何人——他不敢让亲友知道自己这个节骨眼还往外跑。雾气凝结在泳镜里,皮克不太看得清路,好在小区楼栋他都熟悉,挨个摸到各家的门前,用胶带把每捆口罩贴在门上。

11点左右,皮克回家,又等了半小时才在群里通知大家可以开门取口罩了。这时候他才想起来,供奉饺子时候忘了摆筷子,“神仙不会怪罪我吧”。

大年初二,皮克女友的闺蜜确诊了,家里好几个大人都去了酒店隔离,唯一健康的女儿由外婆在家照顾,家里急需消毒液。皮克很沮丧,在群里问:谁家有富余的消毒液,如果方便,能否匀出来一部分,“放在你们家门口的电梯口就好了,我自己去取,免得见面。”

有人积极响应。皮克上门去取,发现陌生的邻居早早打开家门,等着自己出现——他昨天收到了皮克送的口罩,执意要当面感谢。皮克因为担心自己已被感染,扒着电梯门不出去,隔着四五米喊话:“不用感谢,你赶紧回去!”

记录

大年初三晚上,皮克家小区外几栋高楼的巨幅LED屏,忽然亮起了红色的“武汉加油”。小区邻居胡大哥是无人机爱好者,觉得口号“燃”,“应该要记录一下”,于是爬到楼顶开始拍摄。

第一段视频才15秒,发在小区业主群里。画面里一栋亮灯大楼,皮克认出“那是10年前武汉的最高楼”。他的窗外是六车道的建设大道,平时汽车川流不息。如果不是疫情暴发,这个时节,武汉的街上和小区里该是人声喧哗。人们热热闹闹地走出家门,来到街上,高声地彼此招呼。但他们拍到的武汉一片寂寥,商圈和社区都紧闭门户。

Vlog博主马峰,每隔一天就全副武装地上一次街,举着他的镜头。街上安静得令他发慌。银行、小店铺和他常去的健身房都关了门。路上的车一只手能数得过来。行人稀少,绝大部分人戴上了口罩,偶尔能见到不戴口罩的大爷双手抄着兜走过。

大型超市是街面上最有人气的地方。马峰以前觉得在超市排队特别烦,这一次,“我专门找到人排队的地方,感觉好幸福啊,碰到人了!”

大年初五,马峰在家附近的汤逊湖边溜达,看见一个大爷正在持杆垂钓,身边4个大爷在围观。大爷们都穿着睡衣,戴口罩,彼此并不交谈……画面颇为滑稽,“大家就是憋坏了”。

阿娇每天也用手机拍上一段视频。她在29楼的窗口,举着手机向下。有时候能看到一辆快递电瓶车出现在小区,俯瞰像只蚂蚁。阿娇把大拇指伸出窗外,说“终于有人给我们送这送那……赞”。天气多阴霾,偶遇晴好,阿娇也不忘在视频里开心提上一嘴。她们全家不出门,但每天要看天气预报,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临时医院日以继夜施工时,人们满怀希望,期盼着能赶紧竣工,生病的人能“应收尽收”。

2月10日,有人拍到北湖路上,一位被感染的市民等到了医疗转运车,被送往医院。他的老父亲,穿着睡衣,原本隔着两三米目送,忽然骑上电动车,一路跟在转运车后相送。

也是这天,阿娇得知从小就认识的一位医生伯伯被感染,好在“病情好转,往轻症的地方隔离了”。她那位拍钓鱼视频的同事不再拍摄小视频,只是上传家里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的图片。阿娇觉得大哥情绪有时候“低气压”,猜测他多半听见了不好的消息。

解封之日未定,“武汉豆瓣”小组里的氛围也在变化。人们不再热衷分析“封城之后能干什么”,更忙着交换身边人“排查”“做核酸”的信息,分析每日公布的疫情数据,或者交流买菜、买药的心得体会……有人失眠,有人担心——不再有人责怪别人倾诉焦虑,有人写道,“这些说着丧气话的普通人……更能给我信心”。

900万人的眼睛、镜头和文字都在记录着历史。65岁的武汉作家方方受文学杂志《收获》邀请,开始写“封城记”。她困于湖北省文联的宿舍大院里,一个人和一条16岁的老狗作伴。

方方每天吃点清淡的粥菜,晚上在跑步机上走步一小时。她说,往年年关,大院里车来车往,满是迎客送客的笑声。不远处的东湖,但凡周末,道路会堵得一塌糊涂,如今空无一人。

封城半个月,武汉许多小区建起了互助买菜群。业主们轮班制,集体采购、分发、领取。方方通过采购群订购过猪肉,她感慨:“生活那么艰难,但办法还是有的。”她觉得武汉人“又爽快又坦诚又吊儿郎当又听话。”

疫情暴发后,她在网上看到诸多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视频,“那种悲哀无助的感受,我今生从未有过。”

小曲一直在追方方的日记,也开始在电脑里每天写日记。大概剧集看多了,她有了些英雄念头,跑去豆瓣“自由吃瓜”小组发帖:如果你穿越到两个月前,有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减少损失?小组成员给她泼冷水,她感慨,“大家的回答,都太现实了。”

2月7日,年轻的武汉医生李文亮去世的消息传来,小曲心情无法平静。许多情绪在她心里来回冲撞,许多问题她得不到答案。城市的伤口终会愈合,但有些人会一直被封印在伤口下,小曲告诉自己,“不要忘,忘得慢一点……”这也是皮克所想,这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只怕记忆太短暂”。

皮克挺过了14天的隔离期,他是健康的。但他的小区里有人被“抬出去”——病毒带走的生命越来越多。邻居胡大哥的无人机视频越拍越长,镜头里的武汉湿漉漉的,画面中有从头防护到脚的医务人员,也有闪着灯的警车和救护车。

在一段视频的尾声,这位业余摄影师打上了拍摄日期,还打了4个字:“此生不忘。”

(受采访者要求,小曲、阿娇、皮克是化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