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 15:3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企业战“疫”录:复工“发令枪”一响就抓紧生产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中国企业战“疫”录:复工“发令枪”一响就抓紧生产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原本对今年业绩“谨慎乐观”的中国外贸企业压力陡增。这些已历经无数次考验的企业,又开始想方设法应对新的挑战。
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全球拥有约2.2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公司董事长杨永清称,因办公场所众多且分散,该公司采取了“线上+线下”的复工模式。早在2月3日,各业务公司的业务员们就已经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与客户沟通交流。此外,苏美达还提前采购了大批酒精、“84”消毒液、喷壶、测温仪等防护用品,确保2月10日线下复工时间一到,员工就能安心走进公司大楼办公。
2月4日,在上海玉川卫生用品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口罩。汤彦俊 摄一些暂时还没复工的企业也做好了前期工作,只等“发令枪”打响。一家照明器材出口商告诉中新社记者,正式复工前公司已和不少欧美客户主动沟通,说明情况,“他们都表示理解,答应可以推迟一段订单交货时间”。复工后,公司准备按轻重缓急重新安排订单生产顺序,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主营小家电的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古灿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规定,当地2月17日才能复工。针对口罩等抗“疫”期间上班的“必需品”,公司已经做好准备,只等员工回来。
古灿华说,该公司员工大多来自广东本地,按时返厂上班问题不大,真正的麻烦在于上游供应商受到冲击,原料和运输跟不上。“我们准备开工后一边和供应商、客户加强联系,一边加班加点生产,尽可能按时交付订单。”
万一实在交付不了,也有后路。此前,中国商务部已经要求机电、纺织等六家商会,帮企业开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交货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因为拿到了这份证明,浙江一家汽配制造企业至少避免了240万元人民币的直接合同损失。
也有些外贸企业选择暂时“跨界”。
尽管国内口罩生产企业已在加班加点,进口口罩也数以亿计,但口罩在中国依然供不应求。一些外贸企业因此开始利用其现有资源,转产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
这其中,纺织服装企业有“天然优势”。新兴服装公司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已经试产成功。海聆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原本从事家纺出口,现在该公司1000多名员工也投入到口罩生产中。
2月10日,为做好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在位于重庆南岸区一企业大门处,企业安装了自动喷雾消毒装置,为进出企业的员工进行全身消毒杀菌。图为企业员工经过喷雾消毒处。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官方也给企业大规模生产口罩开了“定心丸”。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称,疫情过后对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尽快完成手头现有的订单也好,跨界转产也好,新订单稳,中国外贸才能稳。
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所言,眼下正是欧美、日韩向中国企业下订单的时候,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接单,有了订单才能生存。为此,企业可考虑将各自的订单、劳动力、原材料、运输资源充分整合,集中人力、集中材料、集中生产、集中发货。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已经明确,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更多旨在让外贸企业有单接、敢接单的措施,或许正在路上。(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