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4 08:07:03 来源:新浪财经
随着1月22日第一波解禁来袭,不知不觉科创板已经平稳运行6个月。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让我们再次聚焦到科创板这块试验田的作用。那么作为制度创新的一环,科创板跟投+保荐制度的实践如何,是否达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新浪财经根据公司公告及wind数据,梳理统计出目前券商跟投累计数据。
截至1月22日,科创板上市股票77只,保荐承销费合计约45.5亿元,平均保荐费率约为5.79%。涉及的30家保荐券商累计跟投金额32.9亿元,中金公司以5.6亿元的跟投金额位居榜首。加上已披露未上市项目(剔除终止审查),中金公司将合计跟投约10.3亿元,占跟投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3%,占公司净资本(2018年)仅3%。
对此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中金跟投的10亿元相对于净资本来说不算高。其实跟投+保荐制度理论与实践都没什么用,唯一的作用可能是券商谈费用时加价。但一些买方机构坚持,监管也就响应民意了。”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则认为,券商对科创板项目初始的判断和立项更为严格,在源头上可以保证申报项目的高质量,同时券商的直投部门也会在初期就提前介入,各方积极参与的生态,有利于保证项目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具体制约作用要看直投跟保荐两个部门的权责划分,有可能直投部门并不承担亏损。
中金公司收入最多但费率不高
截止1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77家,募集资金总额约为875.6亿元,保荐承销费用约为45.5亿元,平均保荐承销费率约为5.79%。新浪财经2019年IPO新股数据显示,科创板保荐承销费用高于出非科创板公司约1500万元。
按照保荐承销收入排名,“三中一华”占据了前四的位置,占市场份额约40.5%。前十名券商合计占市场份额约70%。在跟投+保荐制度下,科创板保荐项目确实呈现向头部券商集中的局面。
其中,中金公司以5.6亿元的收入占据一位。中信建投以数量取胜,77家上市公司中9家为中信建投保荐,保荐承销收入为5亿元,排在第二位。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分别为4.08亿元、3.69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及wind数据整理保荐承销收入高并不代表赚钱。由于联合承销的存在,使得按照保荐承销收入/保荐项目募资总额计算出的券商整体费率略有偏差,没有联合承销项目的券商保荐费率反而较高。从表格来看,中金公司保荐费率低仅为2.61%,方正承销保荐仅1单,费率为11.83%。
但是从单个项目的角度,科创板拟上市项目的费率差别也较大。民生证券独家保荐的博瑞医药保荐承销费率高达12.52%,其次是东吴证券独家保荐、承销的江苏北人,保荐承销费率为11.83%。
而募资额高达105亿元的中国通号,保荐承销收入仅1.5亿元,费率低至1.4%。澜起科技的保荐承销费率为77家上市公司最低,仅1.3%。此前也有多家媒体报道,像澜起科技这种多家争抢的项目,费率自然低。包括优刻得、晶晨股份、华熙生物、金山办公、传音控股等公司的费率均低于5%。这就造成偏好大项目的中金公司费率不高,其参与了中国通号、优刻得、金山办公三家。
事实上,保荐承销费率的高低本质上是一场博弈,不排除存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情况,最后的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保荐费用与项目的复杂程度、时间松紧度、定价高低等密切相关,因此项目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别性。”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工作量大以及对跟投风险的覆盖是主要的因素。
根据上述统计,77家已上市企业中,仅17家上市项目费率低于5.79%的平均值,大部分科创板项目保荐承销费率较高。
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跟投承压
根据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券商保荐跟投的比例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2%-5%的股票。
具体发行规模不足1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5%,但不超过人民币4000万元;发行规模10亿元以上、不足2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4%,但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发行规模20亿元以上、不足5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3%,但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发行规模50亿元以上的,跟投比例为2%,但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
新浪财经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告,整理出目前30家保荐机构的累计跟投金额为32.9亿元。偏好大项目的中金公司毫无意外跟投金额最大,累计保荐8个项目跟投资金5.6亿元,占跟投子公司注册资本的金的6.98%。其次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三中一华”目前跟投金额占总金额的44.7%。有趣的是,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保荐承销收入仅相差5400万,跟投金额却相差1.7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及wind、天眼查数据整理对于券商能动用多少自有资金无具体披露。但某小型券商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跟投子公司的注册资本虽然不能代表其自有资金的具体的金额,但是规模应该与总公司是等比例大小的。从跟投注册资本金来看,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跟投子公司分别拥有140亿元、80亿元,头部券商实力雄厚。
相比之下,英大证券、东莞证券跟投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为8000万元、1亿元,基数小导致跟投一个项目占用的资本金相对较高,比例分别为64.40%、29.32%。
上述统计仅为阶段性数据,因为拟上市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假设券商科创板业务保持持续性,目前已受理企业(剔除终止审查)能顺利上的话,中金公司还将跟投4.7亿元,合计拟跟投10.3亿元,占跟投子公司注册本金比例为12.87%,相当于约一年的业务量。
累计跟投金额前五名券商中,除了英大证券、中天国富、东莞证券因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占比高,华泰联合证券剩余拟上市项目12个、国泰君安剩余拟上市项目5个,合计跟投比例也分别达到23.14%、20.20%,跟投子公司或资金承压。
来源:公司公告及wind、天眼查、证券协会数据整理但在业务实践中,跟投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随时可能增加,券商是否会为了避免跟投而选择减少保荐业务赚钱,还有待考证。
因此,新浪财经按照累计跟投资金/券商净资本(2018年),发现占中金公司2018年净资本仅2.88%,最高的瑞银证券累计跟投金额占净资本的7.1%,77家券商仅11家拟跟投资金占净资本的比例在1%以上。可以说大部分券商尚有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净资本并不单纯用于跟投业务,还涉及到例如股票质押等其他业务。对此王骥跃表示,10亿元的跟投资金对券商来说不算多。
跟投+保荐制度是否有效?
科创板跟投+保荐制度设计之初最重要的两个目的是解决“荐而不保”问题以及加强把关作用以及对发行价格进行约束。
“目前看来这一制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起到作用,唯一的作用很可能是券商谈费用时加价。”王骥跃表示,“当保荐承销费率大于跟投比例的时候,保荐机构的理性选择是尽可能提高而不是降低发行价,当下的收益比未来更靠谱些。大多数项目的保荐承销费率都超过跟投比例2~3个百分点,即使两年后跟投部分全部亏损,保荐机构总体上也是没亏的,只是少赚了一点,更不用说亏光的概率为零。”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则认为,跟投机制对券商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一方面,券商对项目初始的判断和立项更为严格,在源头上可以保证申报项目的高质量,另一方面,券商投行部门、内核质控部门对项目风险的把控也会更加尽职尽责,同时券商的直投部门也会在初期就提前介入,各方积极参与的生态,有利于保证项目的质量。因此跟投机制,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利于项目质量把控的,监管所期待的跟投作用也在不断发挥。
但对于保荐机构来说,更关心的可能是创业板将推行注册制,那么创业板保荐项目是否需要跟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如果不需要跟投,券商可能产生相对偏好。持续跟投对券商自有资金可能会产生压力,但眼下的业务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