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18:34:01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编译 年双渡)印度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滑落。一直以来,有关印度经济增长的说法掩盖了更为灰暗的事实,莫迪政府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历史学家认为,中印这两个亚洲巨头在它们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水平大致相当。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大胆、坚定的改革开放,自此冲到了前头。如今,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而印度则以曾令人震惊的速度,从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变成了一列咣当咣当的印度火车。截至今年6月,其经济增速跌至5%,为六年来最低。其他指标更令人担忧,截至今年9月,其卡车和公共汽车的销量下降了45%,连廉价饼干和肥皂的销售都萎缩了。而在今年第二和第三两个季度里,流向企业的整体信贷额同比减少88%,说明信贷几乎要冻结了。
耶鲁大学教授、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RBI)前副行长拉克什·莫汉在一项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都在增加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印度的经济规模。如果印度能将其人均GDP增速维持在7%(大概是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直至2030年,它将能勉强到达中国今天的规模。但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
CNSPHOTO提供
背后的隐忧
《经济学人》表示,一直以来,有关印度经济增长的说法掩盖了以下事实:农场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交货价格下跌、城市工资增长停滞、出口增长乏力、家庭债务增加、储蓄和投资率长期下降、消费者支出持平或下降。
印度总理莫迪和他的政府并不承认印度经济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危险,虽然他们现在正在苦苦应对骇人听闻的经济放缓。
《经济学人》给印度经济算了一笔总账。
在莫迪的第一个任期内,尽管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但绝大多数新资金都流向了服务业和一些大型收购交易,而不是可创造就业或出口的行业。印度一些顶尖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了令人沮丧的数字,他们意识到,自印度的统计部门于2011年变更方法以来,GDP计算与一系列其他指标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
2019年上半年,印度银行向企业新发放的信贷暴跌到了惊人的程度,经济增长从2018年的8%降至今年的5%,虽然这对于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经济体而言仍能算得上是一个体面的增幅,但是人口压力意味着印度经济必须维持7.5%左右的增长才能控制失业率——如果它希望有朝一日能赶上中国,那需要的增长率就更高。
印度2017年推出商品和服务税(GST)之后,取代了覆盖29个邦和7个直辖区的地方税收网。现在货物的流通速度是更快了,但问题是跨越着本国内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印度西海岸果阿的居民人均收入是东北部偏远地区比哈尔邦人均收入的12倍;南部的卡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生育水平、识字率和预期寿命接近泰国或土耳其的水平;而在北部恒河平原的某些地区则更接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水平。与发达经济体一样,印度经济首都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银行拥有100%的贷存比。而在人口最多的北方邦,这一比例保持在40%,反映出的是企业利润微薄。
尽管印度人口增长显著放缓,但预计到2027年其人口总数将超过中国。印度既面临适龄劳动力的流失,也面临日益严重的农村人口外流。一个确定无疑的趋势是:能找到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能匹配相应的学历。哪怕是低级枯燥的职位,也会吸引大批资历过高的申请者。
随着此类竞争的加剧,信息获取呈爆炸式增长,印度网民的数量将达到7亿人,这一数字在十年内增长了14倍。从2014年到2018年,印度人对移动数据的消费增长了56倍。
孟买的汇丰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学家普兰祖尔·班达里表示:“GDP增长不到6%,这在印度就如同衰退。”而一些令人不安的国内指标,例如今年汽车销量的骤降,银行、房地产等企业债务缠身,以及消费者支出、家庭储蓄和工业投资的长期下降,都有可能会遇上越来越强烈的全球经济逆风,以及引发危险的风暴。
麻烦来自政策失灵
《经济学人》认为,印度经济当前面临的困难并不是什么大的外部原因造成的——该国拥有在未来几十年强劲增长所需的资源和人才,它的麻烦主要源于政策失灵。
新任财政部长尼尔马拉·希塔拉曼在今年7月宣布了莫迪第二个任期的第一个预算案,发出的信号是一切照旧。在这个预算案中,还提及了新税项、更多救济补助、更多监管法规、进一步为国有银行纾困以及在五年内将印度GDP翻番至5万亿美元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
《经济学人》提出了一个疑问:经济要下滑到何种严重程度才会迫使莫迪采取一些他在自己第一任期内逃避的那些急需的改革?
那些改革的些许收效已在莫迪第一任期内有所显现:商品和服务税中废除了荒唐的洲际关税,使国内商贸提速;通胀率保持在适度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印度在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指数也惊人地跃进了65位,并吸引了创纪录的外国投资——过去三年里每年总计超过350亿美元。
但莫迪政府却一再回避更深入的结构改革:令雇佣和解雇成本过高的劳动法还在阻碍企业发展;政府也没有为小企业提供支持,而是实验了具有冲击性的废钞令、花样繁多的税收;没有促进贸易,而是取消了现有的双边协议,提高了关税并与世贸组织争执;没有响应一些银行、工业和公用事业私有化的呼声,反而迫使状况良好的国企合并身陷困境的伙伴。
与此同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膨胀到了2000亿美元的地步,然后就陷入了被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审查,于是银行就收紧了放贷,而这就进一步限制了投资,并把寻求贷款的人群推向了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
由于经济持续放缓,印度政府宣布支持非银行金融公司,并给出了一系列旨在方便获得出口信贷和住房贷款的措施。在印度储备银行采取一系列降息之时,政府还迫使一些国有银行合并,这从理论上讲能改善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以便能更积极地放贷。《经济学人》表示,这样做长远看来或许确实能增强金融部门的实力,但在眼下,这恰恰在经济发展需要它们的时候又束缚了它们。
在莫迪的第一个任期内,尽管外国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但绝大多数新增资金都流向了服务业和一些大型的收购交易,而不是可创造就业或出口的行业。最大的单笔交易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斥160亿美元巨资收购电商Flipkart的控股权。然而沃尔玛支票的墨水还没干透,政府就修改了电子商务规则——这些规则正是沃尔玛决定投资的基础。
莫迪政府在8月启动的经济微调收效甚微,到了9月20日,印度突然大幅削减公司税,从之前35%的实际税率降至25%,这一措施引发了孟买股市十年来最大暴涨。《经济学人》认为,资本市场瞬间爆发其实暗示了两点:第一,印度经济中有大量被压制的能量;第二,如果莫迪政府花点心思,是可以提出更明智的政策的。
恢复高增长不易
印度政府仍然面临长期赤字,在计入隐含的预算外债务和邦政府债务之后,政府总债接近9%。这一数字虽然在今年的8月份稍有缓解,但那是因为印度央行支付了一笔有争议的巨额股息以增加政府收入。但预算之外,来自各邦的需求以及税收收入的减少,将很快让印度政府的国库承压。
倒也不是一片黑暗,《经济学人》表示,以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等新兴城市为中心、价值1800亿美元的信息技术行业正在持续繁荣发展。据行业组织NASSCOM统计,2018年印度全国有7200家创业公司,其中8家已经成长为独角兽,市值超过10亿美元。塔塔咨询服务公司跨越了印度信息技术企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然而这个行业并不足以拉动印度整体经济,且自身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NASSCOM预测,自动化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内将信息技术岗位(目前超过400万个)削减约14%。
人口增长、生产率提高可能令一个庞大的多元化经济体以稳定的5%的增速前进。除非发生全球性危机,否则即使没有新政策,印度或许也能够摆脱目前的低迷,但要回到7%至8%的增长轨道上则需要略长些的时间。
莫迪的待办事项有很多,《经济学人》表示,如果着重处理以下三个问题,会给印度经济带来很大的改善:第一是环境。全球1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2个在印度,该国在全球122个国家的水质指数中排名第120。第二是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让他们获得培训并在印度21世纪的经济中找到工作至关重要。第三是行政管理。自英国统治时期以来,印度政府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变化,人员不足、负担过重、部署不均、能力低下而疲于应付的局面并无改变。
《经济学人》毫不留情地指出,莫迪在2014年承诺给印度人民带来“好日子”,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他的第二任期以经济滑入深度低迷开局,除了他自己外没有其他人可以责怪。更糟糕的是,评论人士说,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求助的人。
截至今年6月,印度经济增速跌至5%,为六年来最低。其他指标更令人担忧,截至9月,其卡车和公共汽车的销量下降了45%,连廉价饼干和肥皂的销售都萎缩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