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18:08:03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
20年,足以让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20年,也可让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国之栋梁;20年,可使中国实现经济腾飞,不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脱贫奇迹。
20年前,招商银行来到彩云之南播下爱心的种子,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措施帮扶武定、永仁县两县。20后,永仁率先“脱贫摘帽”而武定也在朝着脱贫摘帽发起最后冲击。
20年的经验积累让招行认识到扶贫事业不在朝夕,须重久久为功。下得了苦功、打得了硬仗,拓得开思维、创得了新法,招行在“输血”扶贫的同时更实现了 “造血”立志。
教育扶贫 | 拔除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面对着大屏幕,潘在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这位家里的顶梁柱、扶贫办里的副主任,积累在胸间多年的情感化作眼泪喷涌而出,此刻的他像极了一个孩子。
15年前,招行员工谢培和司马弘雷通过“1+1结对助学”项目相继资助了一名苗族少年,从他初中二年级,直到考上大学,而这名苗族少年正是潘在华。
目前招行“1+1结对助学”项目已资助了约26000名像潘在华这样的贫困生,但这只是该行扶贫传承中的一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自1999年开始,招商银行累计向武定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370万元,先后援建了21所希望小学,投入助学资金855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11000余人次,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求学梦。特别是近两年,就有600余名被资助学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为这片彝族大山的脱贫致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打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魔咒”的潘在华走出大山后返回大山,机缘巧合下在武定县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他又负责起联络招商银行扶贫干部的工作。15年后,作为该县100名扶贫干部中的一位,潘在华不仅参加了招商银行定点扶贫“双一百”培训活动,更通过招行人员安排的视频连线见到了资助他考上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于是便有了开头动人的一幕。
潘在华的家乡武定县,群山环绕、雾气飘袅,如此幽美风光下缠绕着贫困的枝蔓。
“苗族住山顶,彝族住山腰,汉族住坝子,傣族住河底”鲜为人知的是,在云西南地区住的越高,往往生活条件越差。
武定县最高海拔2954米,好多山区乡镇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在这样海拔之内无论是人的身体还是农作物的生长,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和限制。
谈到贫困的诸多原因时,武定县常务副县长周廷质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97%的山区面积,平原1公里以上的坝子都很少”。然而,该县区域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的问题更突出,目前为止,仍缺水3393万立方米,相当于农夫山泉2018年全年售水量的3倍。
山高、坡陡、水冷、堑深的武定县,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的贫困县,2011年又被列入了乌蒙山区区域发展的扶贫攻坚县。27.8万武定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达10.57万人,这意味着每3人中就有一个是贫困者。
相似的情形也是刚刚得以“摘帽”的永仁县的真实写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99年,招商银行开始了对武定、永仁这片彝族山区、红色热土的扶贫工作。扶贫干部的选派可谓是招行扶贫事业的另一项重要传承,从藏金贵到王炳华、刘小青,已有75位招行员工先后来到两县担任驻村干部,为这片彝族大山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甚至是生命。
20年前的4月12日,臧金贵告别了深圳,踏上了永仁县这块贫瘠的土地,从来时的满腔热忱,到目睹眼前的荒凉景象,他对身边的人说“我不是来这里镀金的,是实实在地想为贫困人民办事情,我相信自己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来到这里我无怨无悔。”
果不其然。臧金贵在永仁工作的365天里,他走访了该县65个村所,足迹遍布106个村寨,访问180余户贫困之家,这一年的70多个节假日里,他没回过一次家,在田间地头、村寨窝铺里践行着自己的扶贫承诺。
通过没日没夜的调查研究,臧金贵得以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找准了永仁的扶贫切入点,更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产业,多次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然而就在自己的扶贫事业刚刚有起色之时,49岁臧金贵却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扶贫工作的路上,让人扼腕叹息。
藏金贵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像一面旗帜竖立在招行人的心中,更激励着更多的招行人来到大山完成他未竟的扶贫事业。
扶贫之花处处开,寒冬腊月永不败。
在联系了5批次10名招行扶贫干部的县办公室副主任潘在华看来,王炳华这个从繁华都市来到穷山僻壤的副县长是其中特别的一个。
产业扶贫 |扶贫立志,打造特色农业实现“造血”
作为招商银行总行第20批派驻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专职扶贫干部,王炳华去年10月来到了武定,虽说工作时常“5+2、白加黑”,但他却乐在其中。
在这位长跑和登山爱好者看来,自己在武定的扶贫事业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和一次登山,而他最大的对手就是时间。
武定县县政府大厅中央悬挂着一面电子计时牌,任何人只要来到大厅,视线就会被它占满,10月15日,上面的数字清晰地显示着距离该县脱贫还剩77天。数字每分每秒都在跳动,而王炳华的扶贫脚步也像那跳动的字节,一天都不曾停歇,因为他有太多事情要忙。
武定县政府大厅的电子牌
这位武定县委里的大忙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乡村示范学校、核桃农园、葵花新村、县残联,他的电话挂断一个接进一个,他的工作做完一件又来一桩,而王炳华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在武定县四处奔走。
当然,他也有离开的时候,但那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县里的扶贫事业。
在核桃成熟时,他不是奋战核桃园里就是在赶往核桃园的路上,不仅要亲自查看核桃的采摘情况,更为了保证采摘过程的安全,同时他还要联系各种销售渠道、网络。
今年在王炳华的推动下,当地核桃合作社与多家电商联合,共销售核桃65吨。不仅如此,他推行的“产品+农户+合作社+平台”的模式还带动了当地武定鸡和火腿等一系列农副产品的销售,这个因在网上卖核桃而成名的副县长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核桃县长”。
王炳华的“核桃”县长当之无愧。
武定有5大特色农产品,烟叶、核桃、山羊、壮鸡、蔬菜,产品都不错,但名声却不响亮。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成了区分产品好坏优劣的关键。
深谙此理的王炳华在考察完该县的中沟村核桃合作社后,率先提议要树立武定核桃的品牌意识,在偶然得知该合作社身残志坚的核桃农人独腿大叔刘翠林的事迹后,王炳华立即拍板,决定讲好这个故事,树立好该合作社的核桃品牌。
与此同时,他还请来中国农业大学王博士来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邀请褚橙团队品牌来交流经验技术扶贫。不仅如此,他又带领武定代表团考察电商之都杭州的电商平台企业,学习浙江临安淘宝第一村的白牛村核桃销售经验,甚至打起“娘家”主意,邀请台州的东海爆橘合作社负责人来武定,传授农业品牌化经验。
正因为此事,有人曾调侃道: “不要叫他领导,叫他产品经理”。
然而,此次应邀前来调研的记者却在这位“核桃”县长身上却发现了他鲜为人知的“侠骨柔肠”。作为一名资深金庸迷,王炳华不仅收藏了93版全套金庸小说,更是在工作之余出版了自的诗集。这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翩翩君子”更是通过音乐拓宽了自己的扶贫事业。
去年11月,金葵花音乐教室在古柏招银希望小学和猫街永泉小学落成,钢琴家李云迪来到现场参加开班仪式。王炳华笑言:“当时李云迪在教室为我们弹奏了一曲,让我享受了一次VIP的待遇。”
其实,为改变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王炳华不仅对外联络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引进建设香水小学和高桥小学两个真爱梦想教室,还引入“春雨公益”等社会各界资源,为孩子们捐资捐物,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小云雀合唱班、机器人教室等。
小云雀合唱团的孩子们
在谈到自己的初衷时,王炳华告诉记者:“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音乐和学校是‘奢侈品’”。
在走访招行援建的古柏小学时,记者了解到山区的家庭会因接送麻烦,而让孩子们放弃上学的机会。此时,音乐架起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因为大山里的人,骨子里有着对音乐的痴迷,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对音乐更是有着本能的渴望。开展音乐活动不单单是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更为能让他们继续留在学校、走出大山成为可能。
文化扶贫 |创新思路,引导金融活水浇灌民族文化
在同样是第20批派驻到永仁县的刘小青看来,需要走出大山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大山里的特色文化、产品。
自去年来到永仁,刘小青就从前辈肩上接过臧金贵留下的扶贫“担子”,在把旅游产业作为扶贫工作重要抓手的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各种特色农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招行的支持下永仁县打造了方山旅游、彝族赛装节、彝族刺绣、苴却砚4大文化品牌,现如今永仁人民已将旅游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各自的传统节日与商业有机结合,更把彝绣等特色文化产品输出大山、推向国际。
板栗园中的彝族姑娘
赛装节经作为永仁一张闪亮名片,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而赛装节上的一大亮点——“千年彝绣”甚至走上了国际舞台在纽约时装周亮相。
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招行这个幕后推手功不可没。
有着千年彝绣之称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妇女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当地人民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一件寻常事情对待,大多时候无非是自给自足。
从邀请影视明星马伊利参加永仁赛装节,到联合上海妇联推广宣传,招行的扶贫干部和当地政府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彝绣的知名度,时至今日,不仅扩大了彝绣知名度,更通过组织合作社把它打造成了文化产业。“闺房之物”的彝绣摇身一变不仅成为流水线的产品更成了当地彝族妇女脱贫致富的传家宝。
2018年,该县的彝绣产品销往北上广甚至美国、英国、德国等海外国家,累计销售28万件,实现产值3300多万元。彝绣产品已经从当地人民的生活饰品发展成家居商品和特色装饰商品,彝绣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彝族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而在农业产业扶持方面,作为重点扶持的维的乡,招行对当地群众的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项目建设等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资金和心血。
招行扶持的该县维的乡的板栗种植加工产业,带动该乡近一半人就业,板栗产量每年大约有8000吨,产值达到6000万元,直接带动群众增收162万元。“板栗产业发展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有招商银行对我们的倾心帮助和支持。”维的乡乡长封鉴科说。
不仅是永仁县的维的乡,有着“万亩油菜之乡”美誉的猛虎乡也在招行的帮扶下把自己的油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和武定县一样,招行从永仁县的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出发,全方位地进行帮扶,累计投入6000多万资金用于改善当地的生活、教育等条件,板栗产业的打造、希望小学的援建、彝族合作社的组织,招行在当地的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工程永仁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永仁县刚刚修建完工并命名为“招仁桥”便是永仁当地人民对招行多年来帮扶自己的一种感激之情的表现。在当地人心目中这座桥更是友谊桥、致富桥、连心桥,是招行帮扶永仁20年的象征。
招仁桥
20年的前赴后继,招行人和永仁群众一直在努力。今年4月,永仁县通过了省级的第三方评估顺利的脱贫摘帽。7月份又通过了国家的评估。
虽然永仁县打赢了“脱贫战”,但是巩固脱贫成果,完善脱贫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招行不止一次表示会继续支持永仁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记者们到达永仁的前一夜,刘小青刚从北京赶回来,他此行是带着永仁县的一名身患鱼鳞病的彝族小姑娘赴京寻医;而王炳华也在凌晨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开始第二年七彩云南的扶贫工作,希望在工作之余学会拍照,记录下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严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