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17:36:05 来源:和讯名家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三季度GDP同比6%,市场预期6.1%,前值6.2%;工业增加值同比5.8%,市场预期4.9%,前值4.4%。
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改变
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数据波动非常大,但是从趋势看,经济下行趋势非常明显。
2017年底市场炒作“新周期”以来,经济开始见顶回落,GDP增速持续下行,经济反而开始一轮下行周期。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6.8%,之后逐季度下行,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6.4%、6.2%、6.0%,下降速度较2018年更快。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并不仅仅是周期性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中国经济在2000年以后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红利的影响:一是人口红利,二是城镇化红利,三是全球化红利,四是改革红利。
其中改革红利仍可长期存在,但当前人口红利和城镇化红利的减弱已经是共识,而全球化红利减弱正在成为新的拖累因素。
比较优势理论是全球化的理论基石,各国只需要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可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供给的增加超过需求的增加,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已经出现。
全球性产能过剩的结果是,只需要少数一些国家即可生产全球所需的全部商品,此时国家之间的相对效率已经不那么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全球化红利减弱将成为常态,这不仅仅是中美大国博弈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长期面临的困局。
9月经济数据如期反弹
具体到9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5.8%,显著超市场预期的4.9%和前值4.4%,符合季节性规律。
2019年以来,季末月份工业增加值均为高点,而其他月份均为低点,已经成为规律。因此,9月工业增加值比7/8月工业增加值大幅回升是正常现象。
纵向对比来看,与前两个季末月份相比,3月工业增加值8.5%,6月为6.3%,9月为5.8%,仍然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消费数据弱反弹,9月为7.8%,略高于7-8月,但仍然显著低于上半年均值8.5%。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持续回落,1-9月为全年最低值。但是,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财政刺激力度在发力,且空间仍有很大,因为基建增速依然低于固投增速和GDP增速。
房地产数据继续亮眼,房地产投资与前值持平且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销售降幅收窄,资金来源增速回升,房地产依然是当前托底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总体而言,从差的方面讲,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程度较高,且呈现逐季下滑的趋势,海外经济下行加速;从好的方面讲,经济下行并未失速,且信贷显著回升、基建投资回暖,汽车边际好转,中美贸易局势好转。
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并未扭转,但是货币政策放松可能性很小。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下行主要与潜在经济增速下行有关,政府对经济预期也持续下调,容忍度不断提高。货币大刺激的前提是经济增速弱于潜在增速和政府目标,而如果潜在增速和政府目标也在下降,那么就没有货币大刺激的必要。
第二,通胀制约。中国当前CPI已经站上3%高位,且之后仍将继续上行,货币政策在CPI近6年来高位上加码放松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但是在中美大国博弈的特殊背景下,货币政策空间是一项重要资源,同时应当为未来危机的发生预留政策空间。
第四,中美阶段性缓和,不需要货币强刺激对冲经济下行。
我们在市场预期货币宽松最强烈的7-9月份时反复强调,中国央行不会降息,目前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维持这一观点不变,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债市维持震荡市判断不变
2017年底,我们最早在市场中提出2018年债券市场大牛市,核心观点是“2018年最好、最确定的机会是利率债”、“十年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十年国债下至3%”(详见2018年报告《央行降准是个好药方!预测十年国债下至3%,人民币汇率贬至7,去杠杆将从“剧痛”转入“无痛”》等)。
2019年3月开始,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认为2019年债券市场将是震荡市,核心观点是“债券市场躺着赚钱时代已过”、“2019年更多的是交易性机会”、“上行有顶,下行有底”(详见2019年报告《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等)。
我们目前仍然维持债券市场震荡市的观点不变,主要逻辑是央行不松不紧。经济仍然疲弱、央行货币政策不会因为CPI转向,决定了债券没有趋势性熊市;央行在CPI超高下不会加码宽松,经济拐点随时可能出现,决定了债券没有趋势性牛市。
从2016年的期限利差来看,十年国债跌破3%需要下列两个条件至少具备其一:一是央行OMO降息,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从2.55%下降至至少2.4%;二是市场情绪比2016年更加疯狂,目前两者都没有看到。
我们维持震荡市观点不变,不存在趋势性熊市或者牛市,“加杠杆吃票息”仍是最佳策略。2019年8月收益率低点以来,已经上行超过20BP。以10年国债为基准,若收益率能够在当前基础上大幅上行,则可以逢高布局;但若收益率重新逼近3%、大牛市预期重燃,则仍需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