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22:26:00 来源:和讯名家
《如是内参》是如是会的会员专属期刊,主要根据如是会社群的导师答疑以及如是金融研究院团队的内部研讨和调研见闻整理而成,主题涵盖宏观经济、市场热点、政策解读、资产配置、调研见闻、经典推荐等领域。
本期为第4期,共整理了中美贸易战、美联储扩表、央地关系调整、房贷利率换“锚”、个人破产制度、非标认定新规、10月资产配置策略、泰铢升值、A股走牛逻辑、科创板、黄金股等14个问答。
宏观经济
1、中美贸易摩擦缓和,贸易战结束了吗?
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首次提出“达成了第一阶段实质性协议”,后续还会分阶段进行。这次磋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中国已同意从美国购买400-500亿农产品(000061,股吧)。主要是大豆和猪肉,中国这部分的需求缺口本身就比较大,可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开放力度。这部分双方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将会加强对来自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去年的博鳌论坛后,一直在扩大金融开放力度,取消了外资持股限制和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后续还会有动作。
三是汇率问题达成共识。之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为应对国内的潜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风险,避免“一泻千里”,央行半主动测试,汇率顺势破7。现在美国不想让人民币继续贬,其实中国也不愿意过度贬。预计未来汇率可能会在7-7.1区间震荡。
四是暂停了10月15日加征关税。但预计12月加征部分还没做出决定,之前加征部分也并没有取消。
五是可能会在2019年APEC智利(11月16日至17日)签订协议。
基于此,短期来看,由于美方经济下行、选举压力、美欧贸易摩擦升级,中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已经在一些分歧较小的议题上达成共识。但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远没有结束,还有不少争议等待解决,如企业制裁、国企补贴、高科技补贴、执行监督机制等问题,达成一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应该还是“打打停停、边打边探”。
2、美联储重启扩表,中国货币政策是不是更有空间了?
美联储8月停止缩表后,10月重启扩表,将开始买入美国短期国债。此次扩表的背景是9月回购利率大幅抬升、联邦基金利率突破目标区间上限,货币市场出现
流动性紧张。为缓解上述情况,避免利率过度波动,美联储决定在未来6个月每个月购买600亿美元,补充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维持“充足储备”,后续的购买规模会逐渐减少。
这并非新一轮QE,购买力度比较小,前6个月每月只有 600亿美元,总计在千亿规模,而之前QE高达万亿规模,每月购买在800亿美元左右,这次扩表的体量显然达不到。而且购买的标的和QE也不一样,这次扩表主要购买的是短期债券,类似于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长端利率影响有限。而QE集中购买长期限国债或MBS,通过压低长端利率,从而刺激经济。
所以美联储重启扩表后,理论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更有空间了,但是这一次扩表宽松力度不会太大,而且中国央行一再强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国内CPI上升压力限制国内货币政策,现阶段再跟随外围大规模宽松的可能性不大。
3、如何看待这次央地关系大调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这次中央地方税制改革主要是调整了地方税收分成比例,中央向地方让利 。营改增之前,地方营业税全部归地方,营改增之后,这部分直接被砍掉了,增值税原本地方的分配比例只有25%,为了弥补缺口,过渡期内是50%,改革后五五分,实际上是给地方政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主要是因为现在地方政府压力确实很大,收入端较少:1)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出让金减少;2)受减税降费影响,税收收入下行压力较大。3)规范政府融资,很多“歪门”被堵死,正门开的不大。支出端增加: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债务付息支出增速处于高位。而且PPP和产业基金这些过去常用的玩法现在都受限了,城投也在剥离和规范。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能更好地平衡财政收入和地方债务问题,更有动力和能力谋发展。
金融热点
1、房贷利率换“锚”后影响几何?
政策解读
1、如何解读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例?
2、非标认定新规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资产配置
1、 10月份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2、房贷利率变化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3、泰铢升值的驱动力是什么?还会继续升值吗?
4、专项债发力主要是利好哪些类型的基建企业?
5、 A股中长期走牛的逻辑是什么?
6、现在科创板大部分股票跌幅很大,适合长线持有吗?
7、人民币升值对黄金有何影响?
8、配置黄金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9、美国经济拐点降至,美元债基金是否值得配置?
扫码加入如是会
查看完整版内容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如是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