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06:58: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蔡鼎每经编辑贾运可
上周,由于中美经贸磋商前景转暖,全球股市应声大涨。此外,为了向市场注入充分的流动性,美联储还宣布将从本月中旬起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的短期美债。本周(10月14日~20日),除了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澳洲联储会议纪要以及美股三季度(Q3)财报季将拉开序幕外,重中之重是将于布鲁塞尔当地时间10月17日~18日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市场比较关注英国与欧盟能否达成最新的脱欧协议。
美联储启动购买短期美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0月9日参加美联储活动时,重申美国经济面临的“三低挑战”,称:“虽然我们相信我们的战略和工具一直是而且仍然是有效的,但是美国经济和世界上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面临着一些长期的挑战,包括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
数据显示,美国截至10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1万人,预期22.0万人。美国9月实际周薪年率实际公布值为0.9%,前值1.1%。有机构认为,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录得下滑,表明尽管经济增速转向温和,雇佣速度有所放缓,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强劲态势。
此外,美国9月C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具体数据显示,美国9月未季调CPI年率实际公布值为1.7%,预期1.8%,前值1.7%;此外,10月11日晚间公布的美国密歇根大学长期通胀预期跌至2.2%,创历史新低。
美国密歇根大学10月11日公布的另一项调查显示,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96,高于9月终值93.2和市场预期值92。该校消费者调查首席经济学家RichardCurtin表示:“由于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增加,通胀率降低,因此乐观情绪有所反弹。”
美联储11日晚间表示,将从10月中旬开始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美国国债,以重建资产负债表,避免9月货币市场动荡重演。美联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将“至少延续到2020年第二季度”。美联储还将实施日常性的隔夜回购操作,并且每周都将实施两次14天期回购操作;这将至少持续至2020年1月份,以确保即使在需求高峰时期也有充足的储备。美联储表示,“这些行动纯粹是为了支持FOMC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技术性措施,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立场的改变。”还需要指出的是,鲍威尔在上周着重强调,美联储此次短期美债购买计划“不是QE(量化宽松),绝对不是”。
此外,联邦基金期货市场对美联储在月底进一步降息的预测概率大幅下降,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金融经济学家克里斯·鲁普基(ChrisRupkey)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仍然可能在本月底降息,因为正如最新的进口价格数据显示,通胀前景仍然是喜忧参半。今年2月以来,非燃料商品的进口价格每月都有所下降。”
美股Q3财报季重磅来袭
本周美股Q3财报季将正式拉开序幕,这可能会暴露出贸易纠纷给美国企业带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将是一些美国银行和金融公司,比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富国银行、贝莱德和高盛将于美东时间周二公布季度财报。此外,奈飞和IBM将于周三公布财报、消费巨头可口可乐将于周五公布财报。除了企业财报外,一些重要经济报告也将在本周公布。
数据显示,标普500的收益在第二季度增长超过3%后,预计将在第三季度下滑3.1%;金融类股三季度利润预计将增长1.4%,房地产股的利润增速预计将为2.7%,为所有行业中最好。此外,IT行业利润预计将下滑7.6%,通信业利润预计将下滑1%,材料行业预计将出现仅次于能源行业的最大同比降幅。ISM数据显示的美国制造业PMI一直疲软,表明过去两个月美国的制造业一直在收缩。
尽管市场对Q3财报季美股收益的预期令人沮丧,但在中美经贸磋商前景向好后,企业可能会发布更积极的前景展望。
周一无重要经济数据公布,重点留意有关英国脱欧及国际贸易局势方面的最新消息。周二留意澳洲联储会议纪要。市场普遍预计澳洲联储料将于12月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措施以刺激经济,预计澳洲联储将在12月降息25个基点至0.5%,但也存在降息至0.25%的可能。
周三重点关注英国、欧元区和加拿大的9月CPI月率、美国9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英国经济的潜在增速相对温和,金融部门已为无协议脱欧做好了准备。总体来看,短期内英国脱欧问题越严重,英镑越可能走弱。据芝商所“英国央行观察”,英国央行在2020年3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下降至60%,早些时候为100%。
周四重点关注美联储经济景气报告(褐皮书)、澳大利亚9月就业数据、美国10月费城制造业指数。此外,最重磅的事件是为期两天的欧洲理事会会议,英国首相约翰逊将与欧盟领导人协商新脱欧协议。欧盟执委会主席容克表示,他正在努力与英国达成脱欧协议。他还表示,协议仍有可能达成。
周五消息面相对清淡,需重点关注中国三季度GDP年率以及9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