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06:58: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12月1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日前,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派出调研团队奔赴日本,通过对东京湾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专家学者等进行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探寻东京湾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镜鉴。调研完成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联合世界权威咨询机构罗兰·贝格,于上述论坛上隆重发布《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从本期开始,本周刊将推出东京湾调研报道专题,计划分三期刊发,敬请关注。
面积仅占日本全国3.5%,但GDP占三分之一强、人口占到了30%,东京湾区在日本的地位不言自明。
东京湾区的基础是“首都圈”即“一都三县”,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和千叶县。
东京作为日本“经济心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经历明治维新(1868年)后,东京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本政治和经济中心,并迅速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日本诸多基建“第一”都诞生于此。二战后,日本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期。作为“资源小国”的日本在当时推出了“贸易立国”方针,即引进技术和原材料,建立沿海工业地带,加工制成后再出口。
东京湾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港口腹地——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成为日本在二战后大规模填海工程的核心。目前东京湾90%以上的海岸线已经被开发,填海面积超过了253平方公里(2.53亿平方米)。
日本政府在1951年颁布《港湾法》,规定由政府对整个国家港口发展的数量、规模和政策进行统一规划部署。1967年,颁布的《东京湾港湾计划的基本构想》把东京湾沿岸各港口整合为一个分工不同的有机群体,形成一个“广域港湾”,包括对东京港等7个港口进行整合分工、形成港湾的港口竞争力等。
见证变迁: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
“东京湾区以前是海,主要是在明治和昭和时代,东京、千叶和横滨等围海造地形成了现在的湾区。战后日本的经济飞速成长,尤其是造船、钢铁、石油、化学等产业快速发展,整个湾区引领日本的经济成长。”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雪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东京湾区聚集了石油化工、钢铁、汽车、造船、物流等产业,东京湾以西形成了有日本第一大工业带之称的“京滨工业地带”;向东形成了“京叶工业地带”,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
1967年,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这也使得东京湾区乃至整个日本经济开始面临转型的挑战。
“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之后的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等使国内制造成本变高,日本经济开始逐渐转型,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转向第三产业服务业。在1990年代后,中国和东南亚的加工贸易型产业变得更有优势,对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带来一定影响,整个东京湾制造业的产值有所下降。”李雪莲说。
而日本的基本国策也从“贸易立国”转变为“技术立国”。1980年3月,日本通商产业省发布了《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展望》文件,首次明确了“技术立国”的方针,产业重点也随之从技术引进、加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在20世纪末,进一步升级为“科技创新立国”战略。
东京湾区作为日本商业、教育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地,自然而然成为上述战略的重地。
“东京政府部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援,各个大学还会提供研发奖励,产学官合作也是一大重点。一大特色是开放创新,东京聚集了大量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利用开放创新的方式将这些学校和机构的创新成果信息公开,对接企业,有兴趣的企业可以探讨后续的商业化,东京都、各个区都会进行支援。”李雪莲说。
据富士通经济研究所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资本金10亿日元以上的大企业中超一半的公司总部位于东京都,东京湾区有225所大学,占到了全日本的三成左右;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数量分别占到全国的四成和六成;2013年的数据是,东京湾区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61%。
此外东京湾区的转型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工厂及人口的集中带来了土地、工资等要素价格上涨,工业用水出现不足,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各种过度聚集所引发的问题,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湾区的产业逐渐向周边及地方转移。”日本富士通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坚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在1970年代初,东京都的第二产业占比约四成,到2005年已下降至13%左右。
大田区是东京湾区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大田区是日本最著名的制造业加工配套集区。1983年鼎盛时,区内工厂有9177家。但1980年代后,区内工厂数量持续减少,据该协会统计目前不到3500家。
据瑞穗银行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东京都的第二产业GDP占比为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则占到了89%,而全国平均水平为74%;另外“三县”的第三产业占比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日本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但创新力集中于传统的优势产业,包括汽车、化学制品、硬件和电子制造和医疗等,相比之下,大众创新创业是一大短板。
“东京湾区的科技与产业化之间存在鸿沟,风险投资少、初创企业养不大,独角兽公司也少。不过,日本的大企业开始设立CVC(企业风投部门),强化与初创企业的联系,实现开放式的创新。另外,硅谷VC开始利用日本的创新资源。”金坚敏说。
此外,金坚敏还指出,人才多样性也是东京湾区的短板之一,而这也是打造知识型湾区的一大条件。
港口从货物出口向服务出口转变
随着制造业的占比逐步下降,东京湾区的港口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东京湾区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一方面港口的进出口从数量型转向高附加值型,港口功能减弱、航空港功能加强。就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而言,横滨港从1984年的第十位下降至了2015年的54位,东京港从15位跌至了29位。”金坚敏说。
2003年,日本政府确立并开始实施“观光立国”战略。2013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之后持续快速增长,到2018年突破了3000万。日本政府设定的目标是明年东京奥运会外国游客达到4000万人,2030年达到6000万人。
与此同时,东京湾区的港口也从货物出口向服务出口转变。
“目前东京的观光旅游越来越火,尤其是中国游客特别多,观光客大部分是从羽田、成田机场入境。还可以通过邮轮来分散观光客的数量,东京港还没有建设好国际邮轮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中,目标是在明年奥运会时接纳很多大型国际邮轮,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李雪莲说。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从横滨港务局处了解到,横滨港也正在扩大、升级港口的客船设施,希望可以实现贸易和观光两立。
“还有对湾区土地进行再开发,把加工产区、码头开发成海边休闲娱乐设施和高档居民住宅区。”金坚敏说。
(编辑:李艳霞[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