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07:57:0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刘琪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美国经贸政策不确定性正造成全球经济放缓、美国制造业和资本支出疲软等问题,重申美联储将“采取适当措施维持美国经济扩张”。另外,8月14日,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倒挂,随后长短期美债倒挂的现象还在持续恶化。在此双重背景下,市场对美联储9月份再次降息的预期加强。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转入宽松轨道,包括美联储在内,先后已有二十多家央行实施了降息。从兼顾内外平衡的角度判断,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央行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一个掣肘因素在削弱,”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美联储9月19日议息会议后公布年内第二次降息决定的可能性较高,这意味着国内利率调整的空间进一步拓宽。
对于央行近期是否会降息降准,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8月20日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短期主要看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看情况,降准、降息都有空间,但是降不降还要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形势。
从新LPR机制下的首次MLF操作来看,为对冲当日1490亿元1年期MLF到期,央行开展1500亿元MLF操作,利率维持在3.3%不变。而市场此前预计,本次MLF存在利率下调的可能。中信固收分析师明明则认为,本次MLF到期和续作并非下调MLF操作利率的最佳时点。
明明指出,面临3%关口,10年国债收益率对各种利好因素的钝化背后是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矛盾凸显。一方面,10年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MLF操作利率利差处于2016年以来10%分位数水平,当前过于狭窄的利差限制了配置力量;另一方面,7月中旬以来DR007利率中枢在2.8%左右,面对3%的10年国债收益率,长短端利差压缩后也约束了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动力。
在明明看来,美联储若再次降息将进一步打开国内降息空间。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向的过程中,资产端价格下行面临负债端成本刚性的约束,而在美联储9月份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份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中国降息的窗口是存在的”,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他同时指出,如以前那样降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新LPR机制主要也是利率市场化为重点,而不是单纯为了降息。陶金认为,降息与否取决于央行对于经济形势的看法,预计今年会有一次或更多的定向降准操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