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20:31:06 来源:和讯名家
随着8月中旬美债收益率曲线关键部分倒挂,“衰退”一词再度成为经济学家、各大机构和市场人士热议的高频词汇。从各机构和经济学家的看法来看,业内普遍认为衰退风险加大,但并非迫在眉睫。而对于可能引发下一次衰退的原因,“末日博士”鲁比尼指出,有三大负面供应冲击可能会在2020年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称传统的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并不能逆转这些冲击。机构们还普遍认为,为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可能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
图/视觉中国(000681)
随着8月14日两年期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自2006年2月以来首次倒挂,经济衰退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正如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的全球市场策略师Jacob Manoukian近日在报告中所感叹的:“为什么我休完假回来发现人人都在谈论‘经济衰退’?”
不过,机构普遍认为,目前而言,衰退并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风险。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Mike Pyle表示,由于各国央行转向鸽派,近期衰退风险有限,但其强调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确构成了下行风险。太平洋(601099)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美国经济学家Tiffany Wilding和固定收益策略师Anmol Sinha也认为,虽然收益率曲线 “倒挂”让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更加谨慎,但并不代表衰退已是板上钉钉。
瑞士信贷更创建了一个“经济衰退仪表板”,追踪了自1973年以来每次衰退开始时的七个主要经济指标的状态,结果显示在过去几次的经济衰退中,大多数指标是“衰退”或“中性”,而目前的指标中,只有美债的收益率曲线为“衰退”,其他的指标均为“扩张”居多,因此美国经济并未接近衰退。这一结果也与美国商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8月下旬公布的调查报告所反映的趋势基本相符。该调查显示,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1年衰退的受访者比例上升(从2月调查的25%升至34%),而预计2020年开始衰退的受访者比例下降(从2月调查的42%降至38%)。只有2%的受访者预计经济衰退将于2019年开始(2月调查为10%)。
对于可能引发下一次衰退的原因,前白宫高级经济学家、有着“末日博士”之称的努里埃尔?鲁比尼教授(Nouriel Roubini)指出,到2020年,有三种负面供应冲击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1)中美贸易战和货币战的潜在冲击;2)中美两国在科技方面慢慢酝酿的冷战;3)与石油供应有关的风险——由贸易战、货币战和科技战引发的经济衰退会抑制能源需求并压低石油价格,但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对抗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鲁比尼补充道,与主要是由负面总需求冲击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同,下一次经济衰退很可能是由持续的负面供应冲击造成的,而传统的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并不能逆转这些冲击,因此试图通过无休止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来消除损害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政策应对方面,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经济主管Chetan Ahya近日指出,各国因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短期内采取更多积极财政政策行动的空间很小。他还表示,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再加上被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意味着金融状况出现非线性紧缩、引发全球衰退的风险很高,并且还在不断上升。
具体到美国,著名智库米塞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警告道,令人不安的是,在经历了10年的经济扩张之后,美国政府仍在像衰退期间和衰退后那样花钱。因此,如果在当前经济形势尚好的时候,赤字规模就如此之大,那么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赤字又会变得多大?考虑到2019年赤字总额逼近9000亿美元,我们或许应该预计,下次衰退来袭时,赤字将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好多年。当提高利率、大幅削减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军事预算来偿还债务和避免违约时,就到了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
贝莱德的投资研究所经济与市场研究主管Elga Bartsch近日也撰文讨论了下次经济衰退来临时央行面临的挑战,指出为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政策,其中包括可能使用“直接”的应对措施——“直接”意味着央行要想办法让央行的资金直接落入公共和民营部门的消费者手中。报告还指出,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采取这种“直接”的应对措施,其工作原理如下:1)当传统的央行工具用尽时,绕过利率渠道;2)加强政策协调,使财政扩张不会导致抵消性的利率上升。
面对不断出现危机信号的经济,美国、韩国、印尼等都计划或已经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全球经济的放缓。根据路闻卓立统计,全球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降息。(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