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0 10:33:00 来源:时代周报
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一步。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解决“融资难”问题,核心内容包含两点:一是增设LPR5年期以上品种,二是将LPR定价机制确定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
第二天即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根据公告,央行将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8月20日首次发布新的LPR,并于之后的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30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时,报价行由目前的10家扩大至18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占2家。
自1993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并轨又被普遍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最后一公里”。“LPR新机制的长远意义更加重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轮改革将LPR挂钩MLF操作利率,增强了央行对于信贷市场融资成本的“抓手”,为未来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奠定了基础。
有疑问提出:此次利率并轨会否造成房贷利率下降?
央行公告中指出,LPR利率将由原有1年期限品种扩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而居民房贷大多属于长期限贷款,应采用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为基准。“在当前房住不炒背景下,1年期LPR利率可能更为市场化,而对5年期以上LPR利率,央行或仍会有所指导。”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整体而言,房住不炒的战略定力会延续下去,房地产相关贷款恐难从本次并轨中获益。”
更换定价锚
此轮利率改革的核心,在于将LPR与MLF操作利率挂钩,发挥定价作用。同时,现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将逐步淡出定价逻辑。
早在2013年,国内就已启动LPR报价机制,但由于LPR和贷款基准利率变动几乎同步,LPR在市场中一直形似鸡肋: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从未受商业银行认真对待。
对市场利率来说,相较LPR,存贷款基准利率才是关键。长期以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出主要金融机构资金价格的两个锚:一个是负债端的定价基准,另一个则是资产端的定价基准。
但这一次,决定贷款利率的“锚”被松开了。
据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各报价行将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通过此轮改革,市场以公开市场流动性工具操作利率变化来判定央行“加减息”的逻辑得到强化,MLF等操作利率的调整也能够释放出更强的政策信号意义。”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之所以选择锚定1年期MLF操作利率,主要是因为可以与同期限贷款直接匹配,直接反映银行负债端从央行获取流动性的资金成本。
“挂钩MLF之后,过去的利率定价方式将会改变。”杨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后,投资者再去关注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下一阶段,央行将把精力放在合理优化MLF的形成机制上,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利率曲线。”
向小微银行倾斜
此次LPR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报价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
2013年10月,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首批报价行共9家,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之后,民生银行亦加入此行列。
此次改革,新吸纳的8家报价行分别为: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
“此次增加的报价行,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占六家,贴近中小企业、基层企业实际融资需求的目的十分明显。”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以广东顺德农商行为例,该行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8年全年,该行新增各项贷款99.95亿元,主要投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在顺德,不仅有碧桂园、美的等千亿元巨头,更有众多依托于丰富产业集群而茁壮成长的优质中小企业。”
“此次扩围,增加城商行、外资行和民营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全面地参考了整个银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讲求“门当户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客户定位更应以小微为主。
降低实际利率
8月9日,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9年6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去年高点下降0.32个百分点;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
尽管市场利率下行,但7月金融数据仍不尽如人意:7月新增社融规模1.01万亿元,同比减少2103亿元;存量社融增速10.7%,较6月下降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成社融增长最大拖累,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大幅少增3900亿元,创2018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企业贷款占比28.1%,较6月的54.8%大幅下滑。
随着内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关于降息的呼声四起。一方面,市场希望通过降息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阻碍,实体经济对利率下行的实际感受并不明显。
“新LPR的发布将会促进实际利率下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变革LPR报价机制,实现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其实就是变相降息。”中泰证券在近期一份研报中明确指出,LPR利率表面上是18家报价行对市场信用风险最低主体的报价利率,但预计央行在开始阶段仍会实施价格指导。
同时,“新机制下,贷款利率的起点由现在的贷款基准4.3%降为MLF的3.3%,并不意味着贷款利率要整体下移1%。”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对于资信等级高的大企业而言,新的定价方式会给予企业与银行更大的议价空间,“而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还是决定其融资成本的根本。”
“对信誉比较好的中小企业而言,新的定价方式会降低融资成本,但对信用记录相对缺乏的小微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珠三角某国有四大行地区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利率的最终定价权还是在总行手上,“对小微企业贷款而言,由于信用风险而造成的溢价必然持续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