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 12:50:30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记者欧阳晓红轻身一跃,人民币越过了纠结四年之久的心理关口;亦挣脱了7的束缚。8月5日,离岸(CNH)、在岸人民币(CNY)对美元汇率双双破7。这一时点的历史坐标是:美联储十年首次降息+关税加征+金融大开放。
中国央行解释: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市场懵了!人民币对美元破7当日,全球金融市场大跌;但A股较美股而言,跌幅较小,显示央行安抚“企稳”效应。第二天、第三天,涨跌不一;黄金则一路飙涨。
7击穿了谁的底线?美国急了!8月6日,时隔25年,美国财政部第6次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反对!我们不是汇率操纵国。中国央行声明称,这一标签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量化标准,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但按照市场的理解,中国央行仍意欲维稳汇率。8月6日,央行宣布将于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消息甫出,CNH闻声V字反弹逾600基点。市场风波亦逐渐平息。意识到中国央行之政策用意的金融市场随之止跌、反弹。
这是发生在2019年中国农历七夕前的全球金融市场惊险一跳!如果将8月5日的人民币破7视为一次价格闯关,其历史意义可能不逊汇改。
从“价格(禁忌)关”、“市场关”,到被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人民币这一跃,也给步入人民币国际化十年进程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新命题与新思考。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应当尽快实行有管理的清洁浮动汇率,以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汇率缺乏流动性可能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被动,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
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称,美国动用本国法律,自己制定规则,肆意打压他国,最终将自食恶果。我们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据理力争,联合大多数国家,批驳否决美国试图通过国际组织向我国施压的企图。
“美国的恶劣行径不会对我国造成实质影响,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好国内经济,练好内功,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宣传,用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我们有充分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魏本华说。
稳中有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未来汇率上下浮动去“闯”各种“关口”可能会是一种常态。这也是步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之内在要求;因为不宜再动用外汇储备去“守”某个价格点位。
而40年来人民币汇率历经几轮重大改革,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目标,但每次改革都是一次“闯关”。
“破就破了”
破就破了,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似乎目前看有惊无险,国内外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消化人民币破7冲击波。
8月8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0039,低开43个基点;午盘,CNY、CNH分别报7.0448、7.0722;次日中间价、CNY与CNH分别为:7.0136、7.0524、7.0795;出现“三七”同频现象,价差相对较小。如果按照此前的理解,似乎会有失偏颇,某些观点曾认为,人民币一旦破7,跌破心理底线,跌幅恐会失控。
其实不然。“市场预期基本稳定。”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说,其逻辑是:从境内外汇率差价看,境外CNH相对境内CNY持续偏弱,但差价并未持续走扩。8月5日,境内外差价由上一交易日的347个基点跳升至633个基点,6日缩至216个基点,7日为413个基点。从1年期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NDF)看,其隐含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各日分别为2.4%、1.8%和1.3%,逐渐趋于收敛。
尽管中国央行在破7当日的表述中不乏政策自信,“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还是从市场供求平衡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都处于合适水平。虽然近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但市场还是从央行一天两次的“喊话”中,看出些许潜在“异动”。
按照斯巴达资本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PeterCardillo的话说,收益率正在暴跌,金价正在飙升。这引发了人们对贸易战对经济影响的担忧。“投资者需要谨慎行事。”
据FX168财经消息,KKMFinancial首席执行官JeffKilburg称,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德国国债……这将吓到人们,因为他们在继续转移资金——去年年底有8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资产。目前我们有15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资产。
香港交易所消息显示,国际因素带动人民币汇率波动之下,不乏投资者选择以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交易所货币期货作为货币风险管理工具。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交易量于8月5日创下24,345张合约(名义价值24.3亿美元)的单日历史记录;2019年至今总交易量更突破120万张(成交名义价值达1,200亿美元)。
而市场情绪趋缓的同时,避险资产还在飙涨。黄金价格创下多年新高。中国央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达6226万盎司,环比增32万盎司。中国之外,今年以来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亦在大幅增持黄金资产。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国央行购金总量达374.1吨,创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同期最大净增幅。疯狂的黄金背后,各种博弈力量交织于一体,全球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谁的心结
谁也没想到“7”也是美国人的心结;顺势而贬的CNY会刺激其做出反常之举;其反应甚至超出金融市场。
“好个啼笑皆非的结果啊!”市场对此大惑不解——8月6日,美国财长姆努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称他会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干预。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看来,美国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这件事完全没有道理。第一,国际上现行就没有“汇率操纵国”的标准;第二,即使按照美国自己对于“汇率操纵国”有三条标准,必须是同时满足三条标准,才能把一个国家定位“汇率操纵国”,中国除了顺差符合之外,其他都不符合。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美国的这次操作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因为8月5号人民币“破7”,特朗普政府将其视为中国缓冲美国新加征关税的手段。
市场人士未料到此结局,不少人以为人民币在此时点破7不会背负操纵汇率之名。因为按中国式逻辑,干预外汇市场通常指动用外汇储备或其他手段,让汇率维持稳定,规避资本流出等。
但美国是另一套逻辑。根据美方声明:最近几天,中国采取了具体措施使人民币贬值,即在过去中国一直在积极使用这些工具(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但现在却维持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行动的背景和中国市场稳定原则的不可信性证实了中国货币贬值的目的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按照美国的逻辑,人民币只能升值,不能贬值,似乎阻止人民币贬值就不算汇率操纵,而这明显有悖汇率市场化原则。
招商证券宏观首席经济学家谢亚轩分析,美方意指中国没有采用过去积累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属于有意使人民币贬值。
中国之外,美国就此也有不同的声音。“美国财政部长斯蒂芬·姆努钦(StevenMnuchin)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明显是顺应其‘老板’的政策,不仅损害了自己的信誉,更损害了美国财政部的公信力。”美东时间,8月6日,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Summers)撰文称。
而类似萨默斯式的诘问并非孤案例。美东时间8月5日,美联储前四位主席罕见联名发表文章,由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本·伯南克(BenBernanke)和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共同署名——呼吁美联储保持独立性。
回到美国逻辑,其为何那么怕人民币贬值呢?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对美国而言,如果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商就更愿意或者更有能力接受较低的美元价格;美元升值有利于抵消关税的成本影响,利于美国消费者,但不利整体经济增长。
彭文生分析,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8%,但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有效汇率小幅贬值约1%,说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升值。目前为止,汇率变动基本符合一般贸易模型所隐含的需要贬值幅度,以抵消关税加征影响,且没有带来竞争性贬值,汇率的调整是有序的。
但不可忽视的逻辑是,“美国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是贸易谈判或者双方博弈的工具,作为逆差国,美国加征关税必然带来美元强势。”彭文生指出。
如果出口承压,仅靠扩大内需稳增长,不久的未来会带来经常项目逆差吗?或许不应过于阻止汇率的有效调整,“要增加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让市场供求发挥作用。”彭文生说。
闯关
其实,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追求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直是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之大方向。
但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患上了汇率浮动恐惧症,余永定觉得,在世界上中国是最不应该害怕汇率浮动的国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中国目前汇率制度是“软钉住”类中的“类爬行钉住”。现在,几乎所有OECD国家和重要发展中经济体实行的都是浮动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但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
回眸40年来人民币汇率历经的几轮重大改革,诸如:1979年至1984年:从单一到双重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2005年: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2015年8月11日: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改革。
其中,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再次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汇率改革被认为是最难的也是最成功的改革。
这一年,中国被第五次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这一年,中国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之前的四次分别是:1992年5、12;1993年5、11月;其分别与中国前期的汇率重大改革阶段相对应。由此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当人民币试图价格闯关时,便容易受到美国以“汇率操纵国”之名的扼制或打压。
国家竞争力因素之外,或许也因为汇率的经济调节作用。“缺乏灵活的汇率,是造成我们的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余永定说。
当然,类似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改革等改革有一定的秩序。
“资本项目自由化要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为前提;基本时序是:汇率自由浮动——资本项目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当下可以推进的改革就是浮动汇率制度。”余永定说。
此外,金融对外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增长的新的抓手。
数据显示,二季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3.3%;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此背景下,出口退税9779亿人民币,等于用财政方式化解了国际收支压力,但这本应由汇率去调节。汇率弹性的增加势在必行;
也因此,推动“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几成重中之重。如此背景下,加之,美联储降息、近期美元指数走强、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中国央行未在人民币临7之际“出手”;人民币得以破7闯关。其在当下的历史作用,可能不逊于汇率改革——这意味着决策层决心让人民币加大汇率弹性,趋于市场化。
防御与反制
不过,如果细究这一次的人民币破七闯关,经济基本面之外,不难发现直接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这从过去一年的相关表现中可以看出一二。
诸如,中美关系(谈判)缓和,人民币趋升,反之,趋贬。其负相关性甚至超过美元指数与人民币中间价。
央行“答记者问”亦指出,“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国盛证券研究所熊园认为,人民币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很低,综合考虑加关税的对冲需求和技术线推演,7.2-7.3有望成为下一道“防线”。
就CNY、CNH的价差预期衡量指标来看,人民币目前的贬值预期趋于稳定。离岸人民币央票的发行也是一种佐证。虽然,按照央行的说法,此举旨在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但在市场看来,央行维稳汇率的用意无出其右。
如此,即使目前人民币破7,也不意味着会有太大的异动;中国决策层可能不愿意看到步入国际化十年进程的人民币趋弱,正如易纲所言:虽然近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
然而,综合考量内外经济因素,人民币此次闯关亦有“隐忧”。
从美国无端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上,也许可以看出端倪——欲从贸易摩擦转向其他领域?包括金融?其以“汇率操纵”之名行可能的“金融战”之实?从而多头遏制中方。
以汇率为例,囿于推进金融开放、财政压力等现实硬约束,人民币很难只升不贬。就此,央行的直接工具就是动用外储稳汇率;这可能是美国想看到的——削弱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充足的外储不啻为一种信心指标。我们有过前车之鉴,2014月6月外储峰值高达3.9亿美元;过去几年,我们动用了9000亿美元维稳汇率,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可采用“防御与反制并行,改革与坚守并重”的策略。他给出了几点建议:
其一,在金融制度方面,短期来看,可加强跨境资本管理,长期来看,要坚持金融体系和资本账户的国际化、市场化开放方向,但要坚持循序渐进、有节奏地开放和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化,主动权在我,节奏、顺序在我不在美。
其二,在金融主体方面,要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加强公司治理、促进国企改革。
其三,针对美国制裁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行为,可同步反制。
其四,在汇率方面,不能被迫升值,必要时主动贬值,但整体以稳为主;若美方因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而征收惩罚性关税,我方同步提高关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去美元化,扩大人民币结算等。
就此,黄益平有三点建议,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不好的结果要有准备,但尽量避免跟美国打全面的金融战;其次,尽快实现有管理的清洁浮动汇率体制;最后,把决策重点放在推进改革上,特别是对内实现竞争中性,对外尤其是对非美国世界加大开放力度。
“金融战一般是指敌对的双方直接使用金融手段对对方实施打击。这可能使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中国银行前副行长、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说。
他建议,现在需要做的是,必须保持冷静,认真分析美中两方可能的资源和手段,据以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需要时,人民币可交给市场一次性大幅贬值,消除套利空间,并加大外汇监管力度。
“根本上是要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这方面中国具有巨大空间和潜力。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时,坚持平等互利共赢,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加盟。”王永利告诉经济观察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