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07:41:30 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以来,由美国前政要、学者、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致总统特朗普及国会联名公开信引起美国各界持续关注与讨论,联署这封公开信的人数不断上升。截至记者发稿时,联署人数已从最初发表时的100名上升至187名。
这封以“中国不是敌人”为题的公开信首次发表于7月3日,对当前美国国内部分政治力量夸大所谓“中国威胁”、要求实施对抗性对华政策的论调进行了批评。该公开信指出,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让中国同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与声誉,也会损害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美国不可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大幅减缓中国发展的步伐。该信还强调,所谓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恐惧被夸大了,中国参与并维护国际体系以及携手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至关重要。
联署这封公开信的,多是长期以来从事对华事务或中国研究的人士,也包括一些长期专注于中国的商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联署者都强调:“美国对华政策走向极端损害自身利益,当前美国远未出现所谓要求与中国对抗的共识。”
“这封信的焦点是批评美国当前的对华政策,并为更具建设性的政策取向提供指南。”公开信作者之一、卡耐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史文表示,之所以发起这封公开信,就是为了联合一批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重要人士,对当前华盛顿出现的敌视中国的趋势提出批评。
“联署公开信的人数不断增加表明,所谓美国各界已就更具对抗性的对华政策达成共识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很多同对华政策关联度很高的美国人都反对本届美国政府及一些国会议员提出的极端对华政策。同时,从民意调查看,美国公众也不支持这样的政策取向。”史文强调。
在公开信上署名的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穗生表示:“大批资深专家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忧虑,有助于让外界了解到,美国对华声音并非一边倒,通过沟通解决分歧的声音依旧很有影响力。”
“作为学者,我们有使命、有责任推动两国保持理性,继续加强沟通。多数学者的共识是,两国不能陷入对抗冲突。目前的贸易争端已经严重影响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赵穗生说。
公开信联署人之一、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戴博说,他支持信中呼吁的“清醒外交”,“真正决定美国对华政策长远走向的将是美国公众”。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茨纳在《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中写道:“选民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的担忧要小得多。近年来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更关心恐怖主义等问题。”该文章还指出:“对华鹰派低估了成本问题。除了贸易战的代价,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也在减少。”
《政客》杂志深入报道了当前美国外交圈就对华政策进行的辩论。报道援引公开信作者之一、美国前资深外交官董云裳的话指出:“国际关系领域经验更丰富的人士都认识到,美国在改变其他国家方面所能做的十分有限”“美国需要就对华政策展开一场热烈讨论,而不是盲从‘美国必须对中国更强硬’这样的观点”。
《大西洋月刊》强调,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并未达成共识。文章指出:“美国和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星巴克、耐克等美国大企业,不仅已经在中国拥有可观的商业利益,而且它们也不能失去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带来的利润。”
美国专家学者通过公开信所表达的客观理性声音,同美国民众以及地方各界对美中关系未来的期待是一致的。布鲁金斯学会近日就美中地方合作举办研讨会。出席会议的美国政界、学界人士多次提到这封公开信,认为信中表达的建设性立场更符合美国各州市的发展需求。
就当前美国一些人提出应限制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交流,俄勒冈州州长凯特·布朗在研讨会上表示明确反对。她认为,俄勒冈州为拥有全美第一座苏州风格园林而自豪,中文沉浸式教育项目也让当地学生受益,“我们认为这样的联系具有长期重要性……我们将继续对园林进行投入和建设”。
密苏里州前州长包龙图目前担任美国中西部美中协会会长,该协会代表20个州,主张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尤其是致力于加强双方文化、教育、商业联系。包龙图指出,就处理对华关系而言,最糟糕的就是选择“关上门”,这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强调,中国经济目前保持较高增速,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美国企业增长最快的重要市场,如果选择脱离这一市场,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切实影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