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09:53:01 来源:财富动力网
各国央行信用的过度扩张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只是把未来收益移到现在,透过压低利率水平,降低折现率,提升资产的争现值,而这不仅会降低资产未来的收益率,也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泛起。目前各国负利率的债券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投资者仍然乐此不疲购买,主要是求取随着息率不断下调,会有资本升值的机会。但是这种游戏不可能再持续下去,因为当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及风险溢价被推低至接近现金时,投资者将寻找另外的投资工具或投资范式转变。而资产价格泡沫泛起,随时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以信用的过度扩张来刺激或支撑经济,让过多的资金涌入金融资产,整个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高。
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没有重振各国实体经济,而是让全球多数的实体经济一直处于疲弱之中。有媒体认为,这十年全球各国实体经济表现,既非U也非V,而是L与V。所谓L,指的是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疲弱;至于V,则是指QE之下,制造出来的大量流动性流向各种资产,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泛起。这种描述是较形象,但十年来实体经济疲弱可能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全球人口结构变化,与各国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有关。比如澳大利亚的经济从1991年扩张周期持续了28年,就与大量年青人口移民涌入、其人口结构年青有关,而日本经济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增长缓慢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有关。所以就目前全球各国的经济形势来看,政府不考虑人口结构快速老化,而要保持以往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时,金融市场条件最宽松,利率降低到更低水平也是无济于事的。
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所以成为货币政策可量化的目标,是因为两者的指数化(即通货膨胀率及失业率指标的创立),在于按照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有一种交替关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可长期减少失业),尽管近年来菲利普斯曲线在逐渐平坦化,即就业与物价之间的替代关系在减弱,但不少研究者仍然认为失业率仍然是预测未来通货膨胀非常有用的指标。可见当前各国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变化或对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通货膨胀率(或CPI)是最为核心观察指标。作为金融市场预期管理的政策工具(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当局是把它作为金融品的价格来思考、判断及决策,但主要依赖实质性产品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来调整,甚至于不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品的价格指数在其判断与决策范围内,所以这种货币政策无法对真实市场活动做出清楚判断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基准利率走低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
在全球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的经济指标与现实的经济状况远远偏离时,以一些指标来把基准利率降低到历史以来最低水平,它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反之再一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把现有的资产价格泡沫吹得更大,增加整个社会经济的风险,这将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根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