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4 17:36:01 来源:和讯名家
绍文/文
阅读经济史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个世界上没有新鲜事儿,历史往往会用惊人的相似度重复过去老套的段子,不同的就是用多长时间来体现结果。如果说一个投资决策要用3年、5年或10年来体现出它的价值,一个经济决策可能需要30年、50年或100年才能判断它的对错。
日本从幕府以后实施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实现了整个经济的崛起。“二战”爆发,战败重创,由盛转衰。“二战”以后又实现了快速崛起,耀眼世界。广场协议、泡沫破裂、经济崩盘、挣扎苦熬近30年还没回到历史顶点。潮起潮落,日本人自己怎么看这段历史?翻开野口悠纪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来了解一下。
作者1940年出生于东京,5岁时在防空洞里躲避美军B52轰炸机的东京大轰炸,“因为没能挤进防空洞里面,一家五口就在洞口等死,轰炸导致防空洞空气窒息,防空洞里基本全部死亡,”因祸得福的幼小儿童,极度恐慌,瑟瑟发抖,从小就种下“政府是不可靠”的种子。作者后来考取东京大学学习经济学,毕业后进入万人瞩目、权倾一时的大藏省工作,期间在UCLA读经济学硕士,而后在耶鲁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是贯通日本与西方的著名经济学家。
日本战后经济主要阶段
1945-1959年,占领军中的很多人离开翻译什么也不懂,日本的技术官僚实际在暗中主宰战后政策的制定,这导致日本战时策略能够延续,使得特殊背景条件下诞生的奇特的“1940年制度”能够保留。
1960-1970年,高速增长。社会上四处洋溢着成长的气息,对比美国有着极大落差,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差距在逐渐缩小。当时的首相池田勇人提出了国民收入10年倍增计划。
1971-1979年,石油危机。虽然日本是高度依靠能源进口的高能源消耗大国,但油价暴涨时,经济好像还能撑得住。日本以单位组织工会的模式在石油危机时体现出优势。西方以行业为单位组织工会,遇到危机时,西方工会首先想到工人的利益,但日本的企业与工会是在“一条船”上,首要目标是船不能沉,工人可以忍受低收入等暂时困境。这时,日本企业体制优势受到世界瞩目。
1980-1990年,泡沫膨胀年代,火热滚烫的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地价上涨、股市上涨,各种各样的脱实向虚,日本“购买”全世界。
这个时候日本已经与美国形成大量的贸易顺差,客观上造就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趋势。在日本、德国经济发展蓬勃,(雄心)要起到世界经济火车头作用的背景下,1985年9月,广场协议约定政府引导日元和马克升值,美元贬值。到1987年,日元已经升值60%。接下来就是熟悉的三件套“本币升值(影响出口)+利率下行+宽松货币供应(对冲出口下行)”,资产加速泡沫化——不同的国家与时代,熟悉的味道。
1991-1999年, 泡沫与“1940体制”一起消亡,泡沫破裂,经济崩盘。
终于浮出水面的“雷”
日本经济高速崛起可谓奇迹,然而灾难的种子就埋在兴盛里,特列一节,细究各种“雷”,相信同类事情不会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日本银行新总裁三重野康上任时,意识到泡沫严重,从1990年开始金融紧缩,启动持续快速加息,1990年8月利率就到了6%。同时,大藏省开始控制银行投入房地产的资金总量,但漏洞是银行的子公司“住宅金融专门公司”不是总量限制的对象,这就为以后8万亿日元巨量债务爆雷埋下了祸根。
1990年元旦一过,股市首先暴跌,但当时地价还在上涨,一般人认为,日本地价没有问题。然而1991年开始,土地泡沫被刺破,从此就一泻千里,近30年过去的今天,地价也还没到顶点时的50%。
经济危机首先是债务危机,就是借了钱还不上了。资产价格如果上涨,一切安好,大潮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这时,各种金融丑闻陆续浮出水面:“富士银行职员伪造存款证明获取资金非法途径进入不动产投资”;“尾上缝事件,某高级日本餐厅女老板从兴业银行(601166)等高级金融机构获得数千亿日元贷款,投资不动产失败并走向欺诈”。
同时,各种巨额不良债务坏账炸雷:长期信用银行(下称“长银”)倒闭,为了掩盖巨额贷款坏账进行“表外化”操作,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通过借款给子公司,让子公司以原价买回地块,由地块公司偿还长银债务。子公司运营地块,期望能够通过运营慢慢来还债。事情暴露,长银留下2.4万亿日元债务窟窿。
水面平静时波澜不惊,雷声隆隆后,局面已经无法收拾,这次经济危机留下100万亿日元的债务,最终还是由全体日本老百姓(603883)买单。
“1940年制度”
分析日本快速崛起的原因,通常认为是占领军领导的民主化改革,但作者认为,日本崛起的现实背景首先是一个农业国家转向工业国家,往往能够实现快速的成长,因为前面有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商业市场模式可以仿效。最关键的,作者认为日本崛起的内部核心要素是“1940年制度”,这也是本书的主题。
“1940年制度”是1940年时为应付战争需求,政府颁布制度,由政府统一支配社会资源的分配,统筹管理企业的运营。1945年占领军接管日本后,官僚操纵诱导占领军实现自己的改革计划,“1940年制度”得到延续。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大藏省,翻译为minister of finance,主管金融、财政、税收、证券的一个大综合部门,可以看出大藏省权力之大。
第一,大藏省控制了资金的配置与资金的价格,并严格控制金融企业的准入。
“1940年制度”下企业获得国内、国外直接融资的机会受到严格的控制。贷款是企业最重要的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长银以及三菱、三井等都市银行对企业提供借贷,大藏省通过对这些银行的行政指导,间接控制了资金的配置方式。
对于金融银行也采取了一种叫做“护送船队模式”,不允许小的金融企业倒闭,也不允许新的金融企业加入。当时大藏省规定,只有长银能够发债进行直接融资,其他都市银行只能出资从长银买债,资金再由长银分配对企业发放贷款。
大藏省不仅管控住资金配置,而且资金价格、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其决定。银行资金低进高出,方便坐地生财,长银赚得巨额息差,这些钱在上世纪80年代地价飞涨时大部分进入了土地与度假村,推高资产价格,为未来的房地产崩盘埋下祸根。有资源获得低息贷款的企业也越来越没有动力发展主业,脱实向虚进入房地产或理财借贷,资产错配,推高资产泡沫,经济危机时产生大量坏账。
第二,大藏省独家控制财政投融资政策。其手上有一巨大资金库,来源是养老金与邮政储蓄,这笔资金由大藏省独立决定支配使用,并且利率低于银行利率。
总而言之,大藏省建立并控制“建立在人为低利率基础上的资金配置”。
对于直接引起日本经济崩溃的地价疯涨。作者认为,日本地价的上涨,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日本地少人多,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首先,作者认为东京的土地因为规划原因并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率的利用。并且,因为一些特殊的税制,导致拥有土地者并不愿意出售土地。各种原因导致土地供应不充分。其次,钱多,日元升值导致国际热钱投机,以及人为低利率控制下各种银行财团以低价格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这是“1940年制度”之祸。
对于以“组织控制为核心的1940年制度”,作者也承认,对于一些重化工业企业,尤其战后这一个阶段,不能仅仅靠效益来引导投资时,高度管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利于“厚大长重”型经济的迅速崛起。但当进入创新经济,需要市场配置资源,以私权保护,法制公平启动企业家创造性时,日本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株式会社”的大统一模式就捉襟见肘,错失良机了。
“1940年制度”的核心是大藏省,要能完美实现“1940年制度”,首先就要求大藏省是“超人”,能预见一切未来并能统筹规划所有的一切;还要是“圣人”,内心充满着公平没有私欲(泡沫破灭,大藏省也是一地鸡毛,最后被取消)。但是,大藏省没有预见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落后,美国在这场竞技中领先,后来崛起的中国也很好地应用了互联网。“1980年开始的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1940年制度本质上是逆风的,”新的经济模式是市场化组织的,而“1940年制度”的本身是以组织控制为核心。
客观地讲,如果把视野拉开到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以来,一个资源匮乏的细小岛国,即使到今天日本人均GDP还高居世界前列。阅读本书,脑子里装着他们的成与败,有机会要有目的去实地走一走,大海行船需要方向,历史沉船的标记总给现代一点儿提醒。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