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10:50:00 来源:和讯名家
继上半年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澳大利亚央行降息之后,7月18日,韩国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当天,印尼、南非和乌克兰央行也宣布降息。既然今年已有近20个国家的央行实行降息,那么,中国央行会不会很快降息呢?
前些日子,央行有关负责人说面对世界各国降息潮,我们保持定力,不受影响,保持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很难的,就连特别不愿意降息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承认各国央行降息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形成影响。
虽然美国经济增长依旧稳健,劳动力市场依旧景气(非农就业指数表现良好),似乎无须降息,但是,6月份1.7%的通胀率还是让鲍威尔暗示可能降息,因为只有通过降息才能实现他“通胀回升至接近2%的基线场景”,所以美元是否降息就剩下通胀率一个指标。
说到这里,我们就大体可以知道中国央行是否会降息了。跟美国和其它降息的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的通胀率已经连续两个月达到2.7%,逼近3%的警戒线,存款利率和通胀率已经倒挂,在这种情况下降息,无疑会继续推高通胀率,高通胀同样是经济的死敌。
所以,我们不受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正确的。因为国情不同,我们既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又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保持与本国经济性适应的货币政策额。目前,我们最大的特殊情况就是通胀水平已经较高。
面对多国降息,特别是如果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也降息,中国不降息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呢?影响肯定有,但不会很大,因为影响的正反两面可以互相对冲。不降息会吸引外资流入,但会推高通胀率;不降息会引发人民升值不利于出口,但可以回避汇率暴跌风险。
所以,我认为中国央行降息的概率不大,我们会更多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调节货币供求。历史也证明,我们更多采用的都是这些货币政策工具,而不是频繁地加息或降息。
回忆一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吧:“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所以,降准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加息是用来抑制消费的,降息是用来刺激消费的;提准是用来抑制生产的,降准是用来刺激生产的。消费跟不上就要降息;生产变冷了,就要降准。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显然是降准,尤其是定向降准更为重要,所以,中国不应卷入降息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高经济时评。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