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 12:50:30 来源:人民日报
7月15日,中国经济数据半年报公布。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针对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新特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进展,以及社会上对于中国经济的新论点,逐一解读。
详看“风向标”,中国经济自我循环能力强
用电量、能源消费量和铁路货运量,常常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经济是否有活力,先看这些指标是否活跃。
看全社会用电量。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3.1%、9.4%和9.6%,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看天然气消费量。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用气需求平稳增长。其中,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
看铁路货运量。上半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2亿吨,同比增长2.3%。截至6月30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8亿吨,平均可用27天,保持在较高水平。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自我循环能力强,工农业产品供给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较强的基础。”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处于6%—6.5%的预期目标区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4万户;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涨势温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孟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也要保持战略定力。中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孟玮说。
细算“供给侧”,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红利。
孟玮介绍,上半年,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我国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的新阶段。在煤炭领域,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方案正研究制定。达不到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的煤矿,坚决退出。钢铁方面,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广东省泰都钢铁等违法违规新增产能,进行核查通报。有关部门还将于三季度开展钢铁、煤炭领域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督导检查,坚决防止已退出产能死灰复燃。
债转股是推动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途径。截至6月30日,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约2.4万亿元,实际到位金额达1万亿元,资金到位率提升到41.5%,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200多家企业。其中,今年以来,市场化债转股新增签约金额约3900亿元,新增落地金额约3800亿元。
降成本方面,今年提出了8方面27项任务,目前各单位正在抓紧推进落实,预计今年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3000亿元以上。孟玮介绍,7月1日起第二批降电价的措施正式开始执行。加之4月1日开始执行的第一批降电价的措施,两批措施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846亿元,其中降低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810亿元。
补短板各重点领域也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底,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79万套,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新开工4项、累计已开工137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国家发改委及时下达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2.3亿元,协调财政部下达地方政府债务资金1293亿元,有力保障了各地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聚焦补短板重点领域,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资金保障,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着力抓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工作。”孟玮说。
驳斥“唱衰论”,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
近期,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产业链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产生了怀疑。更有媒体刊登了部分中国企业外迁的报道,并由此判断中国经济“不行了”,甚至抛出“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
到底怎么看待当前中国企业到海外办厂的现象?中国的产业链还安全吗?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孟玮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物美价优的产品,为各国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孟玮分析,企业到海外办厂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出于要素成本考虑,向劳动力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有的是基于发展战略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有极少数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孟玮介绍,最近发改委调研发现,近两年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例如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就关闭了东南亚的工厂,回到国内发展。
孟玮表示,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并不大,而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好我国产业体系、国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即要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发展的吸引力。
“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绝大多数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也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谋求新的更大发展。”孟玮说。(记者陆娅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