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22:12:33 来源:e公司官微
已处寒冬的国际半导体产业,值遇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频繁打击。随着日本对韩国收紧半导体材料的出口限制生效,产业链已经出现首轮反馈,最新报道显示,从韩国显示巨头到苹果都传出在积极寻找多元化供货商。中国供应商或将迎来机遇。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发现,已经有韩国厂商前往大陆洽谈材料供货事宜,也有公司表示关注后续韩国市场机遇,同时,大部分产业链公司回应目前并未受到日韩管制事件的影响,长期看好在半导体材料以及OLED领域的国产厂商供应链替代机遇。
韩国厂商放话来华采购
7月4日,日本加强对韩国出口管理生效。此次,日本政府将把韩国从白名单移除,并对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氟化氢这三种关键电子材料产品,后续韩国进口材料及相关制造技术时需申请单独的出口许可证,预计完成申请许可与审查流程需要 90 天左右,流程变严变慢。
据介绍,氟化聚酰亚胺和光刻胶用于OLED面板生产,其中,光刻胶是显示面板生产工程中曝光工程上的必需材料;氟化聚酰亚胺是透明CPI膜的原材料;光刻胶主要是用于半导体光刻和蚀刻工艺,这三大材料日本基本垄断了全球主要产能。
虽然这项管制并非完全禁运,但是已经引发了韩国显示产业、半导体产业等上下游紧张。由于韩国对日本关键材料依赖程度高,据统计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以来程度超9成,蚀刻气体也有约四成进口。
业内人士预计,若日本政府正常进行审批许可,韩国所持有的库存数量可充分应对;但若日本政府在审批上进行拖延,韩国的半导体和面板业界生产将受到打击,出货减产。而据韩媒《Money Today》报道,韩国在日方管制政策出台一周间,从日本进口相关材料的件数为0。
在此严峻形势下,韩国厂商正在积极寻找日本以外的材料供应商。
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协会主席Park Jea-gun向媒体表示,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在设法向中国大陆或台湾等地供应商增加采购,向日本以外地区可能库存有余裕的公司试探意向。
LG化学首席执行官兼副董事长Shin Hak Cheol日前表示,公司计划通过加强业务组合和扩大研发活动提升销售额,正在研究与日本动向有关的所有情况,并将通过供应商的多元化来克服出口限制可能带来的一切影响。同时举例称,为了以防万一,LG化学一直致力于实现EV电池生产的材料(例如电解质)供应商的多元化。
另外,LG显示首席技术官Kang In-byeong也表示,由于日本的半导体和显示材料出口限制,公司目前正在测试中国的氟化氢,并提到韩国公司需要寻求中国的替代品来应对出口限制。据介绍,在显示器行业,显示器制造使用的氢氟酸含量要求低于半导体制造,中国的氢氟酸可以替代由日本提供的相同的材料。
氢氟酸领域机会被看好
对于LG访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向多氟多核实,获悉日前来访洽谈的韩国厂商有所增多。
多氟多副董事长李云峰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日韩管制事件将对公司电子级氢氟酸产品市场拓展将形成有利契机,能够助力稳定下游客户,增加出口韩国产品数量。
据介绍,本轮日本启动对韩国出口限制前,2018年日本政府当局就曾对部分外销韩国的氢氟酸拒绝发给许可,导致供给日益吃紧的氢氟酸,价格一度喊涨50%;以此契机,多氟多开始对韩国出口实现放量,已经进入韩国两大半导体公司的供应链中,被最终应用3D-NAND和 DRAM的工艺制程中。去年公司电子级氢氟酸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对韩出口量单月可达约300吨,较此前增长超过10倍。预计2019年底,公司将新建成5000吨产能,并计划明年一季度投产,届时达到万吨生产规模。
业内分析师也看好这一领域机遇。中信证券首席化工分析师王喆在研报中介绍,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晶圆表面清洗、芯片加工过程的清洗和腐蚀等,日本企业在该领域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代表厂商包括瑞星化工(63.0%),大金(21.2%),森田化学(9.2%);国内拥有丰富的氢氟酸产能,预计合计 166.7 万吨,其中,浙江三美、多氟多、巨化股份、 晶瑞股份等企业均具备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的能力。预计国内相关企业后续将受益于日本出口限制带来的部分转单,增强电子级氢氟酸的生产能力,强化市场地位。
相比,光刻胶领域替代空间有限,日本企业占据 70%以上份额,在高端领域更是形成垄断地位,王喆建议关注此阶段下国内相关厂商的发展机会,材料方面建议关注强力新材、 晶瑞股份等。
不过,CINNO Research也指出,虽然日商在氟聚酰亚胺、高纯度氟化氢几乎呈现垄断的现象,但在光刻胶部分则是可以有其他厂商替代的空间存在,也因此我们认为此次事件将加速半导体厂对于非日本体系的半导体材料公司更为开放的认证态度,也潜在的提升中国大陆发展半导体材料的空间。
对于日韩管制事件影响,晶瑞股份方面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受到影响,近期也未接洽韩国厂商来访。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晶瑞股份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光刻胶的企业之一,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02专项“i线光刻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的产品技术等级普遍达到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标准G3、G4级,另有部分产品达到G5级,在国内同行中处于前列位置。公司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并与下游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半导体行业的客户中芯国际、华虹、合肥睿力、士兰微等。去年,公司光刻胶营业收入8422.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1%。
另外,上海新阳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同比扭亏,盈利有望达27500万元至 28000万元。公司指出,报告期内,受半导体行业需求下滑的影响,半导体后封装用化学品销售比去年同期有下降;公司通过加大集成电路制造用超纯化学品的市场推广,超纯化学品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
在5月接受机构调研中,上海新阳高管指出,受制于光刻机、人才和关键原材料这三个主要因素,国内半导体光刻胶研发进度缓慢。公司目前已经引进了曾经任职日本知名光刻胶公司的专业从事光刻胶开发的高端技术人才,组建完成新的研发团队;另外,公司已经购置了一台ASML1400型二手光刻机,用于光刻胶的研发,这台光刻机可以覆盖到55nm技术节点,后续也会配置相关研发设备。
国产OLED迎来机遇
相比其他材料,氟化聚酰亚胺材料处于日企在全球高端垄断状态。业内人士表示,无论中国企业还是韩国企业,都需要从日本进口。后者在材料纯度、工艺稳定性等方面全球领先。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氟化聚酰亚胺具有形变量大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柔性 OLED。目前全球 90%以上的产能来自日本供应商,如住友化学等, 预计此次出口管制措施将短期冲击韩国三星、LG 等面板厂商柔性 OLED 业务。反过来,短期内韩企核心材料短缺,三星、LG 柔性 OLED 业务将受到冲击,有望利好国内柔性 OLED 厂商,全球知名终端厂商或将更加重视国内 OLED 厂商作为备选供应商的重要地位,部分订单或将转移至国内,利好京东方 A、TCL (华星光电)、维信诺等;在材料端建议关注在聚酰亚胺领域有所布局的鼎龙股份、 时代新材、国风塑业等。
鼎龙股份方面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本次日韩事件爆发后对国内的震慑作用挺大的,核心材料还不是不能掌握在别人手上;公司产品目前主要还是卖向国内,国外市场韩国应该算很大,未来不排除进入。
CINNO Research指出,目前三星在OLED面板的市占率达到85%以上,而三星OLED面板的驱动芯片又是使用自己家设计、在自己晶圆厂生产,如果这部分若是受到停产风险的冲击,直接的影响便是三星OLED面板出货不顺,对于今年下半年搭载三星OLED面板的旗舰机种出货动能恐有风险。换个角度来看,这部分的替代性上将是其他OLED面板厂以及驱动芯片厂的一个切入点,有助于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目前已箭在弦上的OLED面板厂商加速导入进入一线手机品牌或是提升原有市占率的机会。
据外媒最新消息,苹果将在供应链中引入京东方作为OLED显示器供应商。若合作达成,京东方将成为继三星、LG之后的第三家苹果OLED显示器供应商。此举将有助于苹果进一步提高显示器供应链保障,降低采购成本,并成为京东方进军高端制造业的标志之一。此前, LG电子、三星均被传出使用京东方屏幕,因为同品质下京东方屏幕成本更低。
对于这项最新消息,京东方、苹果尚未作出回应。
维信诺副总裁刘祥伟向记者表示,即便本次苹果真的转向京东方采购OLED,应该跟本次日韩事件联系并不大。据介绍,苹果OLED供应商是三星,这些年也有意培养包括LG、京东方等其他的供应商,但是目前京东方的产能还不能满足;不过,不排除这个事件起到催化作用;至于半导体材料端国产替代难度大,很难达到日厂的材料纯度等技术指标。
从长远来看,刘祥伟表示本次日韩出口管制事件将对国内终端厂商采用国产屏幕形成利好。一方面,这会促使终端厂商评估考虑会苹果韩国供应链安全性,况且OLED产业是三星带动起来的,一旦产业链出事三星会倾向优先考虑保障自己的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国内屏幕厂商的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短期并不具备立即替代能力。
从产能来看,国内主要OLED厂商目前在持续投产、量产。
京东方A在今年接受机构调研时披露,OLED方面,公司已宣布建设4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其中,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爬坡中,已为一线品牌客户供货;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进展良好,预计今年投产;重庆和福州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设计产能相同,均为48K/月。随着这四条柔性AMOLED产线陆续投产,将奠定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最新消息显示,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于今年下半年量产出货。
另外,维信诺最新披露机构调研显示,公司昆山G5.5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15K/月,目前已在批量供货;固安G6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30K/月,目前处于产能爬坡状态;合肥G6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30K/月,2018年12月下旬启动建设,目前在按计划推进。(证券时报记者赵黎昀、臧晓松、曾灿对本文亦有贡献)
【观察】
近六成韩国企业担心半年内经营受困
按照韩国媒体的说法,三星电子的库存可维持的天数屈指可数;韩国中小企业更是在本轮日韩管制事件中受寒。
韩国中小企业中央会对日本管制措施直接、间接产生影响的269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9%的企业表示“如果日本的出口限制继续下去,将难以继续经营超过六个月”,逼近半数企业表示没有对策,而采取开发替代材料、变更进口贸易对象等措施占比仅20%,约四成企业表示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实现原材料多元化。
目前半数以上受调研的韩国企业希望韩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
相比中美摩擦,本轮日韩纷争更多根源于历史问题。
由于日本与韩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强制征用民工的问题无法达到共识、矛盾激化,日本经济产业省7月1日宣布,将对用于智能手机及电视机的半导体等制造过程中需要的核心材料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加强面向韩国的出口管制。而上述材料日本在国际拥有垄断地位,对韩国可谓“精准打击”,短期内并不容易找到替代方案。
韩国贸易协会统计,今年1至5月份,韩国从日本进口三种材料累计价值1.44亿美元,其中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占比均超过9成,蚀刻气体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也占比约四成;日本媒体统计称,日本生产的含氟聚酰亚胺和蚀刻气体分别约占全球产量的90%和70%。
中芯国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还过还是中国,高端光刻胶都得从日本进口。
CINNO Research从供应链访谈总结指出,光刻胶方面,日本主要供货商为信越化学工业、JSR、东京应化工业、富士电子材料,高纯度氟化氢的日本主要供货商为森田化工、昭和电工以及Stella Chemifa等,虽然本在半导体制造端的市场影响性持续衰减,但其他国家业者在质量可靠度以及供货稳定度上跟日本厂商比仍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日本厂商在关键的半导体材料掌握能力仍属世界一流。
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影响面来分析,CINNO Research指出,目前三星与海力士在光刻胶以及蚀刻气体高纯度氟化氢的库存量均小于2.5个月,考虑限制出口生效后的平均90天的出口申请与审查期,短期内这两个关键材料其他厂商的可取代性极低;加上半导体制程的精密度以及对于材料认证的严谨要求也让半导体厂商无法轻易变换制程或是替换供货商,若不能及时解决两国之间的纷争,停产的风险将会快速攀升。
市场方面也反应迅速。自7月1日日本宣布出口管制后,韩国半导体厂商以及OLED面板制造商股价遭遇震动,截至7月10日,韩国主要科技巨头股价都遭遇下跌,三星电子股价累计下跌了超5%,SK海力士下跌超过3%,LG下跌超过9.84%;日本主要相关供应商也未独善其身,股价普遍下跌,其中,Stella Chemifa与昭和电工股价均下跌超过8%,关东电化工业累计下跌超过5%。潜在半导体供应链的断链危机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从宏观来看,供应链自主可控成国际趋势。日前,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成允模此前表示,韩国政府将每年集中投入1万亿韩元(约合8.5亿美元),用于相关产业核心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技术研发,提高半导体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并促进进口渠道多样化。
天风证券预计,大陆 OLED和半导体战略物资将加速进口替代 ,下游各 OLED 和半导体制造商会长期逐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或者单一地区供应商的依赖,同时,加快扶持本土产业集群是降低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趋势,预计韩国会逐步加快培养本土 PI/光刻胶/高纯氟化氢等产品供应商,同时大陆 OLED 和半导体用战略物资将加速进口替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