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18:08:59 来源:新华网
目前,从总量上看,我国的金融供给总量已位于较高水平,但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较低。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5年以来趋势性上升,2018年达到7.8%,已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发达国家水平。在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金融部门扩张速度上升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下降,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不断上升。
从结构上看,我国的金融供给也存在着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匹配的失衡现象。首先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失衡。间接融资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融资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占比超过70%。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我国企业部门的银行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55.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受制于低风险偏好,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难以有效支持初创企业的孵化和中小企业的成长。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切换期,这一短板显得尤为突出。其次是间接融资内部比例的失衡,使得金融供给同时存在局部过剩和局部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由于在资产规模、负债成本、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我国的信贷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银行,使得金融资源过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同时制约了中小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贷款的投向上看,由于其客户资源和信息的比较优势,中小银行的服务主要聚焦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内部比例的失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困局。
在此背景下,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相应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这既是推动我国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又是宏观去杠杆、稳杠杆的需要。为此,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升股权融资占比,改善实体部门的资本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创板开通、注册制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为进一步推进主板和创业板的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其次,要解决金融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对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如何践行“竞争中性”的原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难点所在。事实上,央行对如何加大金融扶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可以说是费尽思量。央行多次定向降准,置换MLF(中期借贷便利)鼓励商业银行向实体企业贷款,创设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为小微民企纾困解难。这些都可以看作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在竞争中性的原则下,需要淡化所有制标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关系。
最后,要推动社区银行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明确中小银行的角色和定位。金融供给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小银行的定位非常关键。金融供给侧改革将鼓励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改革的重点并非是增加中小银行数量,亦非鼓励中小银行跨区域扩张,而是明确中小银行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定位。一直以来,我国的银行体系都是强调规模增长,地方性的中小银行都存在跨区域异地扩张的动机,造成金融供给区域间的不平衡。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鼓励扎根于区域发展的社区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地方性银行回归社区本源,服务该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
可以预见,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增加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从而帮助中国经济在年内企稳回升。从长期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有利于稳杠杆和去杠杆,从而有效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