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12:36:00 来源:财联社
5月20日,*ST海润(600401.SH)在江阴璜塘召开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这将是其在A股的最后一个股东大会,而会议比投资者想象中更加“热闹”。
此次会议一直到当天晚上九点之后才正式结束,且现场一度较为混乱,董监高遭到现场中小股东关于“为何连续三年非标”、“公司管理层无所作为”等各个方面的质疑和追问。
会中,*ST海润副总裁、财务总监阮君则用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感慨公司为何会走到如今田地。而财联社记者在还原当天股东大会的同时,也试图探究这家一度有着成为业内“狮子王”野心的上市公司,为何在短短风光之后,就在资本市场上黯然离场。
混乱、时间长,成为所有参加5月20日*ST海润年度股东大会的投资者的共同印象。
此次股东会设立在*ST海润办公场所一楼,虽然是在一个大房间,但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临时筹办的会议地址,仅有两排桌子,其余均为椅子。
有出席现场的小股东直言:“这真是太简陋了,我们车间开会都比这个环境好,高管的座位连职务铭牌都没有。”
对于出席的中小股东们来说,参加完这次股东会没几天,他们的股票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板交易,并随后进入三板交易,他们形容这样的结局只会让他们“血本无归”。一位来自于山东淄博的投资者表示:“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我们主要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公司还有没有希望,今后怎么办。”
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当天出席股东大会的中小投资者约20多位,持股数量从1万多股到300多万股不等,一些是在2016年*ST海润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之前买入股票。
他们在会前情绪就较为激动,纷纷结伴讨论自己的持股数和此行的目的。股东会刚开始,还未待宣读议案时,就有中小股东率先发难。
他们先是质疑出席的董监高并不持有*ST海润股票,不具备出席权利,“不要说理解我们的心情,在场的小股东有人要亏几千万,而你们一股都不持有。退了以后真的血本无归,没人管我们了。”
待董监高释疑后,又有中小股东表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独董不来现场,就不允许进入投票程序,“审计人员必须到场,解释清楚三次非标的原因,公司都退市了,独董却不来开会?”
诸多质疑,也导致会议虽然从当天下午两点半开始,但从下午四点多就开始处于焦急等待状态。在等待独董到来期间,投资者与高管交流也充满“火药味”,他们质疑“为何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为何大股东未出席”,以及“为何要辞退公司前董事长孟广宝”等。
直到当天下午六点半左右,原先电话连线接入的独董徐小平和郑垚赶到现场,与剩余的10多位投资者进行沟通。而作为2017年提案罢免时任公司董事长孟广宝的独董,徐小平成为了投资者“攻击”的对象。徐小平也不得不现场解释为何要提请该议案,以及如果不做可能导致的后果。但仍有中小投资者并不买账,他们不理解为何公司让孟广宝全身而退,而并未追究其责任,并认为正是罢免孟广宝最终导致了公司资金链断裂。
以上插曲导致股东大会现场一度陷入胶着状态,最终在投票计票后,股东会才于当天晚上九点多正式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股东会现场,*ST海润第一大股东杨怀进并未出席会议,仅委托代理人出席并投票。而在2012年借壳上市之前,*ST海润就和有着“光伏教父”之称的杨怀进紧密相连,杨怀进先后参与创立了无锡尚德、中电光伏和河北晶澳。2014年10月,杨怀进成为*ST海润董事长,公司正式进入杨怀进时代。
彼时的杨怀进雄心壮志,提出“将海润建成千亿市值公司”的豪言壮语,并认为“一个行业没有狮子王就没有秩序,就是对社会资源和投资的浪费。”言下之意,杨怀进要将*ST海润打造为光伏行业的狮子王。
不过,数据显示,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ST海润的营收为71.32亿元,相比众多老牌光伏企业,*ST海润想成为行业的狮子王,还需另寻突破。于是,自上市开始,*ST海润在杨怀进的指挥下,向下游光伏电站进军。
“在当时,确实有一些光伏组件企业将业务向下游延伸,并且以电站建设为主。”江苏一位资深光伏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做电站不仅能赚点钱,还可以消化自己一部分组件产能。然而,光伏电站属于资金密集型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资金回笼会比较慢,资金成本非常高,风险相应更大。
事实证明,*ST海润和杨怀进最终也折戟于此。
根据公告,2012年开始,*ST海润开始推出一系列令业界侧目的投资光伏电站的计划,2014年完成定增募资38亿元并手握两家银行授信的200亿元贷款额度后,*ST海润加大扩张光伏电站的步伐。据财联社记者初步统计,*ST海润储备的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0GW左右。然而根据年报,截至2018年底,*ST海润持有电站数及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9座与446.61MW。
资料显示,由于2014年披星戴帽,2015年*ST海润试图以合计88亿元价格出售旗下17个电站、总装机容量930MW给联合光伏(现已更名为熊猫绿能),这在当时被称为“全球单笔最大规模太阳能电站收购案”。可惜好景不长,双方最终“闹掰”。2016年1月,联合光伏将与*ST海润合作协议下的所有权利、责任、义务等出让给全球高增长行业系列基金独立投资组合公司(简称“SPC”)SPC,此事才告一段落。而SPC将在日后牵扯出*ST海润后来的大股东“华君系”。
“海润一系列的操作,值得行业内外去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全产业链模式’是否是万能的。”上述光伏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海润自2011年以来逐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光伏垂直产业链,但事实证明,这个模式并未给海润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收益等。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2016年,光伏行业整体转暖,Wind数据显示,当时的36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中,88%的公司实现盈利、80%以上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ST海润却净亏12.83亿元,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不解。
而记者在梳理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的毛利率时也发现,公司核心业务电池片和组件的毛利率一直明显低于同行,且起伏不定;上游的硅片业务经常处于亏损状态,下游的电站业毛利率也处于快速下滑状态。
*ST海润高管在股东会现场承认,当时管理层未能对国内产业政策和行业波动进行充分预估和判断,对行业形势盲目乐观,电站扩张太快,步子迈得太大。
而从2014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出现产业政策的系列变化和西部地区限电欠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司的败局。
*ST海润折戟全产业链模式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虽然是一家对资金极为饥渴的上市公司,却在2015年之后,很难在资本市场完成融资。2015年初,*ST海润股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前控股股东减持退出导致公司陷入“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境地。
“股权优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很重要,股权极为分散,就意味着没有控股股东对公司提供支持,公司投融资能力将大大降低。”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认为,海润资产重组、引入战投,还面临着一个困境——其总股本将近50亿股,这加大了资产重组的难度。
事实也证明,*ST海润在寻求资产重组时频繁碰壁,而孟广宝作为华君系掌门人的入主则尤为典型。据透露,2016年SPC参与公司与联合光伏的纠纷时,其背后就有孟广宝的身影。因为SPC与中国华财金融股权投资基金为母子公司关系,后者则与华君系关系密切。
随着孟广宝的仗义出手,*ST海润也“投桃报李”引入华君系作为战略投资者,孟广宝甚至在未持有*ST海润股权的情况下就先行成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然而,在孟广宝任期内,*ST海润相继暴露诸多问题:不仅频现“内控缺失”与“关联交易”,被出具非标意见,在2016年度亏损超12亿元的背景下,公司大量对外进行与主业无关的房地产业相关投资,且短期借款剧增致使资产负债率飙升。
不得已之下,*ST海润控制权暗战爆发,并以孟广宝败退告终,而“去华君化”之后的*ST海润,也未能逃离被退市的命运。
实际上,在华君系之后,*ST海润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投资人。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ST海润接触过的意向重组方包括“下设光伏业务板块,并有对其光伏业务板块增资需求的国企平台”、“拟涉足仓储系统配套分布式的行业外企业”、“欲趁势扩张产能的,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光伏制造龙头企业”、“江苏省内欲扩大光伏业务版图的投资集团”、“欲借壳在A股上市的境外上市公司”等。然而,在光伏行业出台531政策后,相关推进工作陷入停滞,后续公司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对接了部分国企、民企平台,但相关工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5月20日,据*ST海润高管介绍,退出A股后,公司未来可能的走向如下:一是通过战略投资者引入,恢复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并且根据规定若退市后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可向上交所申请重新上市,即重回A股,而如未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公司将作为一般性股份公司存续;另一方面,鉴于公司目前存在大量诉讼和逾期负债,公司后续有被债权人提起重整或者清算的可能性,如果债权人对公司的重整申请被法院受理,公司将进入到重整的司法程序,存在重整成功或重整不成功并转入清算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