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6 19:12:00 来源:财联社
4月4日,上交所新受理的科创板公司名单再添一家苏州企业。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7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瀚川智能此次拟募资金额约4.68亿元,投向“智能制造系统及高端装备的新建项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瀚川智能曾在安信证券的辅导下准备选择创业板,不过一直未正式披露招股书,而此番披露时已将上市板块目标定为科创板。
除此之外,瀚川智能还存在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逐年降低、客户集中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资料显示,瀚川智能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助力制造行业客户实现智能制造。泰科电子、大陆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均为其客户。
事实上,瀚川智能早就在筹划上市。
2018年7月,江苏证监局官网曾发布通告称,已收悉《关于对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进行辅导备案的申请》(安证报〔2018〕410号),经研究,确认安信证券对瀚川智能的辅导备案日为2018年6月26日。
瀚川智能IPO的辅导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与此次科创板招股书申报稿中的中介机构均一致。
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当时瀚川智能准备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今年1月初,安信证券完成对瀚川智能第二阶段的辅导工作。
然而现实是,瀚川智能很快转向了科创板,其在今年3月19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事宜,并很快于4月4日在上交所网站上披露了招股书,认为其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规则》中“(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上市标准。
瀚川智能也确实和“科创”一词有渊源。
该公司秉承“研发技术驱动市场”的理念,科研成果主要致力于全球知名企业核心生产线的智能化,截至2018年底,瀚川智能的员工中研发与技术人员共366人,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近52%。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行业内著名公司Komax Holding AG(证券代码:KOMN),是全球线束加工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和技术领导者,截至2018年末,Komax研发人员为217 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国内可比上市公司为克来机电,截至2018年末,克来机电研发人员为231人,占公司员工人数的 27.08%。
但从研发费用占比上来看,瀚川智能稍逊一筹。
瀚川智能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8年度Komax研发支出为4110万瑞士法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2018 年度,克来机电研发费用为3101.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2%。
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42.54万元、1266.69万元和1959.96万元,虽然2017年度和2018年度分别同比增长10.87%和54.73%,然而2016年至2018年,瀚川智能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却逐年下滑,分别为7.61%、5.19%和4.5%。
对此,瀚川智能仅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2.44亿元和4.3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16.87万元、3219.68万元和7025.66万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0.36%和441.29%。
分板块来看,瀚川智能来自于“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的收入最高,2016年-2018年分别为1.37亿元、2.17亿元和3.73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1.09%、89.05%和85.53%,呈逐年下降趋势。
对此,瀚川智能表示,一方面受制于现有的生产规模、技术人员和资金等条件,公司无法全面的覆盖下游应用行业, 另一方面汽车电子行业本身是智能制造下游应用最大的领域之一,且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所以,公司结合行业的需求及自身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期内将主要资源集中运用在汽车电子等细分应用领域。但下游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从而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而从客户集中度来看,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5亿元、1.77亿元和3.2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04%、72.82%和75.07%,其中,对泰科电子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707.09万元、1.23亿元和1.5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03%、50.67%和35.94%。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客户集中度高,单个客户的销售量较大,会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如果客户发生风险或变化,可能会对公司销售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记者注意到,瀚川智能也在开拓其他板块的销售,但其未来发展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2015年和2017年,瀚川智能利用既有技术积累及课题攻关,分别进入了医疗健康及新能源电池行业,这两个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成为瀚川智能新的盈利增长点。
然而,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营收分别为150.27万元、1510.17万元和1265.09万元,收入趋势起伏不定;2018年瀚川智能首次在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获得营收3603.42万元,不过这笔收入全部来自于一位客户——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