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 20:51:02 来源:财联社
截至目前(2019年1月9日),均胜电子是一家210亿市值的公司,而在2011年时,均胜通过借壳上市注入的账面净资产还仅为4亿。
均胜电子的市值为何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膨胀的呢?公司市值膨胀的受益人又是谁呢?
均胜电子的前身是得亨股份,得亨股份的主营业务是生产纺织原料,主要产品有涤纶、氨纶、丙纶和棉纺制品等。公司于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8000万;当时,辽源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得亨股份上市后,业绩表现平平,净利润在2000万上下波动。到2005年和2006年,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为避免被交易所暂停上市,辽源市政府在2007年给予公司9000万财政补贴,使公司扭亏为盈。不过,2008年后,公司继续出现亏损,2009年,公司亏损额甚至高达3.54亿。
持续巨额亏损,使公司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现象。2010年8月,均胜集团与得亨股份签订协议,约定由均胜集团向得亨股份提供2.14亿现金,用于支持得亨股份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受让得亨股份全体股东让渡的4053.5万股股份。按此计算,每股转让价为5.27元,而当时,得亨股份股价在9元附近。转让后,均胜集团成为得亨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83%。
均胜集团获得得亨股份的控股权后,迅速便推出了定增方案。2011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将以每股4.3元的价格(当时,该公司股价在9元附近,折价幅度近50%),发行2.06亿股股份,购买均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均胜股份75%股权、长春均胜100%股权、华德塑料82.3%股权和华德奔源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均胜集团持股比例达到了54.39%。
本次交易拟购买资产的账面净资产为4.03亿,但评估后净资产却高达8.87亿。均胜集团承诺资产注入后,公司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盈利将分别达到1.5亿、1.76亿及1.93亿。据均胜电子公告称,公司完成了该业绩承诺;不过,根据其年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的业绩承诺是贴线完成的,其完成率分别为100.12%、101.11%和101.72%。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后的均胜电子走上了一条频繁并购的道路。2012年均胜电子以1.78亿欧元的价格购买了其母公司均胜集团持有的德国普瑞控股74.9%的股权和德国普瑞5.1%的股权(2011年,均胜集团以1.2亿欧元的价格获得上述股权),并支付了5974.36万欧元,收购了德国普瑞25.1%的股权。这次交易产生了超过8亿元的商誉。
2014年,公司以1.0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的Quin Gmbh(德国)公司,再次产生了近2亿商誉;2016年,均胜电子以9.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KSS公司,产生的商誉高达68亿;2018年,公司出资15.88亿美元收购了高田旗下的资产。在此背景下,公司商誉极速增长;截至2018年9月底,均胜电子的商誉高达82.15亿,占其净资产的比重超过50%。下图为财联社根据财报绘制的均胜电子历年商誉走势:
通过频繁并购,均胜电子的规模迅速膨胀,其市值也水涨船高。2017年底时,公司市值曾高达395亿。均胜电子市值的不断增加,获益最大无疑是其实际控制人—王剑锋。
据财报,截至2018年9月底,均胜集团持有公司3.28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4.56%。此外,王剑锋还直接持有公司2.47%。据均胜电子此前的公告显示,均胜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为王剑锋,其持有该公司52.5%的股权,此外,王剑锋的母亲杜元春也持有均胜集团42.5%股权;据此,王剑锋及其母亲共持有均胜集团95%的股份。下图为均胜电子于2015年5月披露的公司股权结构示意图:
截至目前(2019年1月),均胜集团及王剑锋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市值约为85亿。
而均胜集团此前注入的相关资产和支付的现金屈指可数。2010年,均胜集团仅支付了2.14亿现金,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1年,均胜集团注入上市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4.03亿;2012年,均胜集团通过现金认购公司股份的方式,以每股7.81元的价格获得了1.87亿股股份,支付现金为14.6亿;2016年以来,均胜集团及其王剑锋通过增持等方式,累计花费近5.5亿,按此计算,均胜集团及其王剑锋共支付的现金和注入的资产共26.27亿。
2015年5月,均胜集团分两次减持了公司6360万股股份,根据当时公司股价计算,其减持金额高达22亿之多。
两者相抵,均胜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仅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便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近80亿市值的股权。
过去几年,均胜电子的一系列并购,大多是通过股权融资实现的。据Wind数据显示,均胜电子的股权融资额高达120亿以上;此外,公司还通过发债融资,债券融资额超过65亿。
目前,均胜电子的应收账款为86.64亿,存货为68.57亿,商誉为82.15亿;这三项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超过1.5倍以上。一旦这些资产进行减值,则公司业绩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