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15:3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已持续9年未变,但具体内容有了新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在内部经济转型压力及外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更加强调财政的积极作用与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2019年更好地抵御下行压力和内外部风险,从而实现更为稳健、更高质量的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财政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工具。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使6000多万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到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延长至2020年,再到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中国财政政策不断为经济稳增长、为企业添活力、为个人发红包,成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亮点。在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全新定位受到外界广泛肯定。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19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此前预期一致。冯俏彬预计,大规模减税降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首选,这将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减税和社会保险费降费上。政府也将适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而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在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看来,未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着力点,一是供给端要大规模减税降费,二是需求端要稳定总需求,发挥稳投资的关键作用。“要考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又要考虑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投资拉动,来解决市场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2019年中国将进行更大规模和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降低企业和居民负担;另一方面,支持投资发挥关键作用,需要财政保证配套资金的支出。因此,与2018年相比,2019年政府预算对财政赤字的容忍度有望适当提高,‘五险一金’中某些品种的费率也有望继续适当下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一新工具。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如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可向央行提出申请。由于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这也被视为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最新体现。
“2018年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是稳健中性。从前11个月的情况来看,广义货币M2的增速有时甚至低于名义GDP增速,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从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对货币政策发挥较为积极作用的需求在2019年显然比2018年更强一些。因此,从央行操作层面来说,未来既可以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上做文章,也可以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张永军表示。
张永军进一步指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离不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配合。“当前,部分企业面对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银行过于重视实物资产抵押等放贷标准造成的。这其中还有优化改善的空间,应该‘多看重企业运营状况、少根据企业资产规模’。比如,对于有市场、有流量、有收入、按时缴税的轻资产企业,就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放贷标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为优质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张永军说。
宏观经济政策传递积极信号
“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2019年,外部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仍比较大,对外贸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有可能更加显著。这时,我们就更需依靠扩大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长。因此,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实现更大作为是可以期待的。”张永军说。
实际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就在于更好地巩固优势、练好内功。这也让海内外机构和人士对于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安玉花评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中国政府对目前经济形势有清晰和准确的判断,让外界看到中国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契合目前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变局和诸多不确定性,给出2019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和脉络重点,起到了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工作的全局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及其团队分析认为,2019年“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的平衡协同依然重要,供给侧改革将步入新阶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旧产能加速出清转向以市场激励为主导的优质供给扩张,推动中国经济的短期企稳和长期反弹。程实指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释放出积极的宏观信号,也可能成为市场情绪边际调整的起点。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全面收紧出现缓和,中国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实质发力,全球经济复苏格局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