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3 11:28: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流动人口集聚的重要平台。
1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报告》关于“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发展研究”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仍将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区和城镇化的主战场。
该研究采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分析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整体发展历程,同时结合2012年、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的空间来源于分布、结构变迁等特征,讨论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居留意愿。
珠三角省际流动最多、最年轻
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地域来源呈现不同特征。其中,珠三角的省际流动比例最高,2000年和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占总体的65.31%和64.43%。长三角城市群则从县内流动和省际流动并重到以省际流动为主。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了53.25%。
京津冀城市群是从县内流动为主到省际流动为主。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中县内流动占比达到了52.8%,省际流动仅为35.31%。但到2010年,两者占比分别为29.23%和48.18%。
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县内流动为主,成渝城市群则是从县内流动为主到省内跨县流动为主。这也说明,相比沿海三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本省居多,来自外省流入的相对较少。
“身边基本都是湖北人居多。”在武汉事业单位的福建人陈先生说,以前武汉读大学的时候,也有很多福建老乡,但他们毕业后要么回到福建,要么去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留在武汉的凤毛麟角。
各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包括两类:一是河南、安徽和四川等劳动力大省。在沿海三大城市群,上述省份均是主要的流动人口来源地;其次就是周边省份,比如湖南与珠三角,安徽与长三角等。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皖北、豫东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也是粮食生产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像皖北很多地方的外出务工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从城市群的不同圈层分布来看,五大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增速略慢于外围县市。分析原因,其一是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基数较大,难以保持快速增长。其二是随着中心城市产业对外转移和外围县市交通条件、投资条件的逐步改善,近年来外围县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强,靠近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县域流动人口增幅较快。
以长三角为例,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中心大都市区由于土地、人工成本高,因此制造环节纷纷外移,而周边地区的地价比较便宜,是地价洼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铁、城际轨道、市域铁路的建设,周边地区与中心大都市之间的交通变得十分便捷,与大都市连为一体,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相比之下,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呈现出明显差异。从中心城市、一般城市到外围县市逐步下降,这表明这三大城市群中,流动人口依然保持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态势,一般城市和外围县市发展较慢,外围县市增幅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年龄结构上看,各大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2017年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从低到高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和成渝。新生代流动人口(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群流动人口的主体,各大城市群新生代流动人口均已超过了50%,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和60%。
京津冀落户意愿最高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京津冀城市群高素质流动人口占比最高,其次为成渝城市群,接下来依次是长三角、长江中游和珠三角。其中珠三角流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6.42%。
从居留时间来看,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平均居留时间最长。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在此居住超过5年,28.09%的流动人口在此拘留超过10年。
其他城市群居留时间超过10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24.31%、珠三角城市群19.39%、长江中游城市群18.48%和成渝城市群15.45%。流动人口在城市群地区长期居留成为趋势。
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趋势逐渐增强。分析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家庭规模,珠三角约有8成的流动人口和家人同时迁移,其他城市群该比例高达9成及以上,1人迁移占比较低。
城市群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的较高。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7年五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表示“愿意长期居留”占比均达80%以上,但落户意愿和居留意愿相比由一定差距。各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最高,达到了58.41%,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达到43.79%,珠三角城市群41%,成渝城市群33.3%,长江中游城市群为29.47%。
其中,珠三角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在东部三大城市群中最低。“广东的户口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确实含金量要差一些。另外,广东这几年大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户籍与非户籍的差别也不大。”湖北人、在广东工作的冯女士说,落户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教育,广东历年高考中,重点大学录取率全国倒数,跟京津沪、南京等地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户口的吸引力相对没那么大。
从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长期居留流动人口上升,城市群仍将是未来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近年来各城市群县内流动人口比重均有所下降,省内县际流动人口和省际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上升,表明城市群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加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要素的进一步集聚,长距离流动人口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本月16日,经济学家樊纲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表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没有结束。中国未来的人口流动会形成3个1-2亿人口的特大都市群,还有N个3000万-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潜力成为特大都市群的地区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
同时,人口流动的长期化、家庭化也为城市群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城市群流动人口居留时间较长,家庭化迁移成为主要的流动方式,长期居留和家庭化迁移使得城镇地区常住人口增加,有利于拉动城市消费,为城市提供劳动力和就业。但另一方面,大量进入城市的“流动家庭”面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督促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